| 分类: 楚观念 |
(与林归鸟聊到三年前开始写的一个长篇,中途停笔数次,最长的一次长达一年多。这一年多只字未动,完全遗忘。这几年一直有被人问到“为什么不写长篇”,面对这种问题,基本以沉默为答。
不写长篇,有两个原因:1、尊重文字。不够好,就不要为图名利胡乱出书。一直在等待自己有足够沉绽的心理素质之后,才去涉及长篇。文本是一种永久的记录,需要谨慎。2、先安身,后立命。写长篇需要投入。生活所迫,我不能全身心投入到长篇创作当中,总是要拿出部分精力应付生活以及工作。人不能自私到只顾自己死活。我很清楚,自己不仅是承担个人的生活,还有家庭。很多时候,我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家人能有所依靠。
加之,我是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人,又从不向他人索取此物,因此很多时候,只能疲于在职场中捕捉安全感。虽然手中从来不曾聚集到更多的足以过夜的安全感。要知,所有的安全感都长不过一个昼夜。为这微薄的安全感,却已花去我大部分的精力。因此,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他事业当中。基于这两点原因,我并不急于完成自己的事情。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我并不认同此理。做一件事,只是为了对自己的某个想法有交代,而并不为其他。
今年开始动笔续写三年前起头的长篇。竟删去近三万字。原本五万多字,现只剩不到三万。调整了小说的结尾。一个作者的作品难免会有作者的影子,以往会有意围绕自己进行书写,而如今不再完全围绕个人主义进行创作。一切需要被扩展和提升。)
林归鸟:关于《春彼岸》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并且这个建议你完全有能力去实现。
笑楚:你说。
林归鸟:是语句的精湛度问题。
笑楚:嗯,你说,我听。
林归鸟:将字句调整得再精炼些。例如,“眯着双眼,定定的遥望着日落的方向”,如果精缩为“眯眼遥望日落的方向”比较干净利索,这给读者一个阅读上的直觉——主人公的确在聚精会神地远望西部。
笑楚:是的……
林归鸟:《春彼岸,秋彼岸》具有深沉,温柔,朦胧,沉厚的气质,字句在语法结构上有种建筑美。至于缺点瑕不掩瑜,已在上面提过。作品没有看全豹不好下太多的结论,这里静盼你的大作完工。预计写多少字?
笑楚:这小说还没写到一半,当然还会有很多篇的雕琢,预计十四万至十八万字。
林归鸟:看得出来,你写得相当认真而投入。《春彼岸,秋彼岸》的开篇文字有股磁性,让人看了就迅速进入你经营的意境。
笑楚:以后我会考虑配一些插图。
林归鸟:如果能像几米那样的插图最好不过了(私人之见)。
笑楚:其实这部小说是三年前就开始写了。当时就有出版社约过。我总不够沉静,所以创作中断了一段时间。我会考虑在作品里配一些我自己拍的图片,像蒲公英,雏菊,还有一些风景图片。
林归鸟:我从作品中开篇中看到一种生如夏花的凄美。
笑楚:嗯。
林归鸟:不过,用蒲公英,雏菊进行插图表现是不是有点单薄……如果用樱花与别的花朵呢?总得挑一个能代表主人公风格的花儿。从直觉上讲,这部小说配图要配好颇有难度,因为文字个性很强,有一定的先锋性。你可能想表现女性的青春热烈及伤口,可是用虚无精神来作为基调,会不会损害你的创作本意?看了序言,只觉有一顶沉重虚无的铅帽子镇压你心头的火山,你似乎正在写角色与写自己之间分裂。
笑楚:嗯。本来是想写热烈的伤口,但又遇到已经走进荒芜的灵魂。两者之间让我不好平衡,所以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让哪一边更强烈,但现在,我想最终的结果是偏向虚无。因为走过热烈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是虚无。这个女子身上的伤口不仅仅来自于青春,而且来自于家庭。她一辈子都在寻找一种可以慰藉伤口的亲情,但从来得不到。遭遇爱情却流失亲情。她不懂得如何去爱。她遇到很多人,很多人试着去温暖她,去爱她,但她始终在壳里沉默着,她看别人的付出,并不为之感动。她是一个掠过爱情的生命。她的人生、价值观是与常规社会逆行的,一直不格格不入,且这格格不入只有她自己知道。别人窥视不到。
林归鸟:一般来说性格比较矛盾的女孩子面对传统与现代,信任与怀疑,亲情与爱情的时候常在飞翔,而不是沉重地有所倾向。……从这种意义上讲,精确地把握《春彼岸,秋彼岸》女主人公感情与精神的生存状态——比较冷漠的临界状态相当不易。张爱玲的倔强独立的性格、锋利的智慧、矛盾化的温柔在你的作品已初显峥嵘。
笑楚:其实我没有太看过张爱玲的书,并未受她的影响。以前有人说我像三毛,我才去找三毛的书来看,看过后也不记得了。
林归鸟:可是你给读者的感觉跟张爱玲颇有些相似……还有点像亦舒。
笑楚:呵呵,有人说我的文字像安妮宝贝,为此我还特地去找安妮宝贝的书看了看。
林归鸟:作者可能都遇到这么个表达的困境:让自己彻底在作品里解放却不可得,作品创作时常陷入僵局,而在作品中添加茫然与虚无的“伟哥”时,却让文字比较顺利地延续了。不过,如此为之的后患是让作品失去了一部份来自生命本体的激越。另外我一点不觉得你像安妮宝贝。从文字建构上讲,你的文字比她富于结构美,意境比她沉厚浓郁。而安妮的作品,网友对之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残垣断壁的文字”。咱们今天先谈到这儿,回见。
笑楚:好的,再见。
笑楚:你说。
林归鸟:是语句的精湛度问题。
笑楚:嗯,你说,我听。
林归鸟:将字句调整得再精炼些。例如,“眯着双眼,定定的遥望着日落的方向”,如果精缩为“眯眼遥望日落的方向”比较干净利索,这给读者一个阅读上的直觉——主人公的确在聚精会神地远望西部。
笑楚:是的……
林归鸟:《春彼岸,秋彼岸》具有深沉,温柔,朦胧,沉厚的气质,字句在语法结构上有种建筑美。至于缺点瑕不掩瑜,已在上面提过。作品没有看全豹不好下太多的结论,这里静盼你的大作完工。预计写多少字?
笑楚:这小说还没写到一半,当然还会有很多篇的雕琢,预计十四万至十八万字。
林归鸟:看得出来,你写得相当认真而投入。《春彼岸,秋彼岸》的开篇文字有股磁性,让人看了就迅速进入你经营的意境。
笑楚:以后我会考虑配一些插图。
林归鸟:如果能像几米那样的插图最好不过了(私人之见)。
笑楚:其实这部小说是三年前就开始写了。当时就有出版社约过。我总不够沉静,所以创作中断了一段时间。我会考虑在作品里配一些我自己拍的图片,像蒲公英,雏菊,还有一些风景图片。
林归鸟:我从作品中开篇中看到一种生如夏花的凄美。
笑楚:嗯。
林归鸟:不过,用蒲公英,雏菊进行插图表现是不是有点单薄……如果用樱花与别的花朵呢?总得挑一个能代表主人公风格的花儿。从直觉上讲,这部小说配图要配好颇有难度,因为文字个性很强,有一定的先锋性。你可能想表现女性的青春热烈及伤口,可是用虚无精神来作为基调,会不会损害你的创作本意?看了序言,只觉有一顶沉重虚无的铅帽子镇压你心头的火山,你似乎正在写角色与写自己之间分裂。
笑楚:嗯。本来是想写热烈的伤口,但又遇到已经走进荒芜的灵魂。两者之间让我不好平衡,所以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让哪一边更强烈,但现在,我想最终的结果是偏向虚无。因为走过热烈之后,才会明白什么是虚无。这个女子身上的伤口不仅仅来自于青春,而且来自于家庭。她一辈子都在寻找一种可以慰藉伤口的亲情,但从来得不到。遭遇爱情却流失亲情。她不懂得如何去爱。她遇到很多人,很多人试着去温暖她,去爱她,但她始终在壳里沉默着,她看别人的付出,并不为之感动。她是一个掠过爱情的生命。她的人生、价值观是与常规社会逆行的,一直不格格不入,且这格格不入只有她自己知道。别人窥视不到。
林归鸟:一般来说性格比较矛盾的女孩子面对传统与现代,信任与怀疑,亲情与爱情的时候常在飞翔,而不是沉重地有所倾向。……从这种意义上讲,精确地把握《春彼岸,秋彼岸》女主人公感情与精神的生存状态——比较冷漠的临界状态相当不易。张爱玲的倔强独立的性格、锋利的智慧、矛盾化的温柔在你的作品已初显峥嵘。
笑楚:其实我没有太看过张爱玲的书,并未受她的影响。以前有人说我像三毛,我才去找三毛的书来看,看过后也不记得了。
林归鸟:可是你给读者的感觉跟张爱玲颇有些相似……还有点像亦舒。
笑楚:呵呵,有人说我的文字像安妮宝贝,为此我还特地去找安妮宝贝的书看了看。
林归鸟:作者可能都遇到这么个表达的困境:让自己彻底在作品里解放却不可得,作品创作时常陷入僵局,而在作品中添加茫然与虚无的“伟哥”时,却让文字比较顺利地延续了。不过,如此为之的后患是让作品失去了一部份来自生命本体的激越。另外我一点不觉得你像安妮宝贝。从文字建构上讲,你的文字比她富于结构美,意境比她沉厚浓郁。而安妮的作品,网友对之的评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残垣断壁的文字”。咱们今天先谈到这儿,回见。
笑楚:好的,再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