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09年9月15日《佛山日报》 |
分类: 时评杂文 |
在景区建设“四大文明”这样的历史文化项目,其出发点自然无可挑剔。如能成功,对学生和游客都会有一定的教育启迪作用。然而,现实与想像有些脱节,这个景点并没受到学生的欢迎。“四大发明”被冷落,其中原因值得人们思索。
笔者曾去过荷花世界的“四大文明”项目参观过,客观而言,笔者内心是欢迎引入这样的项目的。而现场气氛与报道中说的差不多,确实称得上冷落,少人问津。究其原因,一是主题太窄,缺少吸引人的地方。凡读过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四大发明”,如果这类项目不能提供丰富得多的信息给大家,自然是无法激发人们的参观热情的。因此,虽然通过场景再现、实物展示、手工操作,能够重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但还缺少更多的层次和广泛的丰富性,内容贫乏,生动不足,缺乏创新,也就较难把游客引入门来。其次,形式太简单、功能也比较单一,没有找准科学教育、历史文化与旅游景点及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四大文明”和课本上的图文内容差不了多少,也就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有这二条,“四大文明”受人“冷落”也就是必然的了。
目前,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科普与爱国教育功能的景点难敌“迪斯尼”。都与其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大有联系。“四大文明”反映出的问题其实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要使科普景点不被“冷落”,还是要针对实际,改进不足,才有可能吸引游客。事实上,让人们喜欢的“迪斯尼”,就有专门为8—19岁的学生团体提供教育领域出访青少年文化科普营项目学习方案。而长达三日的旅程里,训练有素的迪斯尼导师会带领学生了解迪士尼幻想工程师如何将想像力与科学配合,开学生之眼界,启发思维。能让同学们透过日常生活的有趣事物,体验书本上的知识。如此独一无二的创新学习园地,只在迪斯尼乐园才有。与此相比,国内景区历史文化和科普项目的建设,真是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对“四大发明”景点当前的不太景气,应当看清问题存在的本质,从而找出解决之道。事实上,集科普和游玩于一体的成功的历史文化项目,如果做得出色的话,是会受到人们欢迎的。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借鉴成功的做法,这些项目热火起来,或许并不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