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文化之第一命题:《酒德颂》

(2010-01-23 21:16:31)
标签:

喝酒

酒文化

刘伶

酒德颂

昨滚当经

分类: 事物溯源
 

(一)

  喝酒这件事到底能不能马虎?我大抵还真实地没有去仔细想过。但有那么一刻两刻,有点心儿痒痒,开始在故纸堆里寻酒味、在互联网上找字儿,想了解关于喝酒的态度到底有哪些说辞?不期,走进百度“酒文化”词条,我又次撞见了魏晋名士之刘伶大人,忍不住又次拜读了千古绝唱之《酒德颂》。不期,就着酒的味儿,就着《酒德颂》的辞儿,这刻便想起了说几句酒话,并写出了这篇妄论刘伶之《酒德颂》的帖子来。

  

  刘伶到底何许人也?闻名遐迩之魏晋名士,才行高远,不可羁系,史上竹林七贤之一。常年沉湎于修炼“隐沦”之术,终日鹿车挟酒,唤一小童背锹相随,放言“死便埋我”!据《世说新语》记载,刘伶纵酒放达,桀骜不驯,常脱衣裸形于屋中。忽一日,友人讥之,而伶则笑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如此惊世骇俗之豪言放语,如此轻世傲物之雄浑气魄,如此放浪形骸之竹林士人,史上舍刘伶还有其谁呢?

  

  超然豁达,逍遥自由,旷荡豪爽,刘伶是也!

  

  而能让刘伶背天下第一“醉鬼”的名头,进而青史垂名之最重要的缘由,则还是在于其所撰之千古绝唱《酒德颂》!

  

  绝代有“醉鬼”,幽居在“竹林”,这似有酒话的嫌疑。但称《酒德颂》是一篇盖天盖地、举世无双之绝代奇文,则为货真价实之说,兹录《酒德颂》如下: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zhāo),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jiōngyǒu),八荒为庭衢(qú)。行无辙迹,局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zhī)执觚(gū),动则挈榼(qièkē)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láo)。奋髯踑踞(fènránjījù),枕麴藉糟(zhěnqūjièzāo),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怳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guǒluǒ)之与螟蛉。”

  

  《酒德颂》,天地闻之可惊乎?鬼神闻之可惧乎?

  

  沉湎于酒中而傲然世外,不羁的“大人先生”个性形象,跃然于纸上,魏晋风度也由此可获一瞥。《酒德颂》不仅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传统,尤其是作为魏晋时期道教服食和养生文化的重要注脚,《酒德颂》体现了其独特之人文价值。《酒德颂》将“酒”与“德”联系起来,体现了特定的时代思想与人文环境。纵横其间的不止是明显的道教神仙思想,也揭露了“贵介公子、缙绅处士”的伪道学面目,当然,文中也隐隐可现避世隐逸、托己保身的处世哲学。

  

  可谓吾国酒文化中之纲领性文件《酒德颂》,虽区区200余字,惟雪泥鸿爪中留下的却是一篇高度概括了喝酒之态度的旷世雄文。其文义大有“挟泰山以超北海”之态势,意境高远,思维超拔,说酒论道,一派超然和恣肆,其“纵酒放诞”中所透出之无上境界,让刘伶大人无愧于一顶史上“喝酒第一人”的大帽子。风流之大夫,阔大之胸襟!刘伶乎?

  

(二)

  喝酒之那一刻,“幕天席地,纵意所如。”这般,还念世上何忧?

  

  行无定处,住无定所,天作幕帐,地作席床,我行我素,天人合一。终日一壶酒,终年一乘车,奔波于人间,行走于世上。天地悠悠,山高水远,但你遇到的多还是普通的日子,或平凡的一天,虽万年也仍是漫漫尘途中之一瞬。唯有畅饮的日子相伴,焉有其他烦恼袭来?

  

  辟太阳和月亮,以成房屋里精致小巧的门窗,拓八方荒野,以作四通八达的小径和庭院,这便是刘伶心目中所憧憬的家园。视天地六合为栖身处所如何?与天地为邻,与日月为伴,或也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情怀?或也是过日子之一种情操?但这需要如何博大的胸襟?又需要怎样浩荡的思维?

  

  头枕酒曲,仰望星空;坐卧酒槽,放怀四海;无忧无虑,其乐融融。我说,这便是一种“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世界观。万物与我何干?这种潇潇洒洒的精神,恐怕在中华酒文化丛林中,都可谓是天马行空,独树一帜!

  

  喝酒之那一刻,“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如是,还计身外何物?

  

  从容而醉,快乐自得;恍而醒来,豁达开朗;静默处而不闻雷霆之巨大声响,熟视处而不见泰山之挺拔体形。我说,那一刻心静如水,是否来自酒酣酒醉之淋漓?人间烟火之起起落落,世事往复之纷纷杂杂,来而闻之,去而息之,从不为之躁动,从不装有遗憾。唯有寻找心灵的自我安静,方是融合于自然之最好的心境。

  

  肌肤已觉不到寒冷和暑热之感觉,情绪也觉不到利益和欲望之熏染。俯视世间万物,虽纷纷扰扰,也就犹长江、汉水中之浮萍,向四面八方飘移,或聚或散,随它吧!动无形,静无格,天成自然,没有刻意,没有媚态。我说,这是否便是“众人独醉,伯伦(刘伶的字)独醒耳”?其实,《酒德颂》之精核正是刘伶与世无争的人生观之真实写照。为刘伶大人“纵酒放诞”之说酒论道,清人王符曾在其《古文小品文咀华》中感慨有加:“真阔大,真风流,拂落俗里三斗许矣。不知酒中趣,不能道只字也。”

  

  忘思虑,绝是非,淡寒暑之苦,远利欲之惑,这些恐怕乃《酒德颂》命题所传之真旨,也谓酒德之榜样!酒德源于人品,人格彰显酒德。仰望苍天宇宙,凌越大地时空,刘伶展现给世人和历史的那种既放浪形骸又超凡脱俗之“醉鬼”形象,怕远不止是刘伶道德观之反映,更是刘伶返璞归真之精神世界中的酒德之真实写照。

  

(三)

  史来,罕见以德自颂者,更绝以酒德自颂者,晋人刘伶实首屈一指,开纵论酒德之先河。酒圣太白于月下独步独酌,屡发忧国忧民之情,其虽仰天长啸“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唯李白的杯中,更多透出的是一种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激昂豪迈的人格气质,李白的酒中情怀终究在迎合一种喝酒写诗的古风,也仅称是一种喝酒之态度,唯其难企酒德之至高。

  

  读《酒德颂》,其之字字句句,词气雄放,逸趣横生。文字款款不羁,议论落落大方,与题亦称亦切,且不失波折章法,纵横捭阖。特别是其关于喝酒的意境及把盏叙酒的高度已达空前绝后。

  

  昔日城乡酒望飘飘,今日呢?酒窖遍天下,酒店满人间,从黎民市井到贵族皇室,你喝他也在喝,从古喝到今,从古侃到今,一个酒字,喝者津津乐道,品者念念有词。

  

  记得丰子恺先生早些年曾说:“三杯入口,万虑皆消。海鸟长鸣,天风振袖。但觉心旷神怡,仿佛身在仙境。”那当然是说酒那东西,既有品酒中之陶然,又有酒后枕梦之甜蜜,自然还少不了有“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那种仙境之感和神怡之态。也记起胡也频先生大略说过的几句酒话:“男人喝酒是一大盛事,况且男人要办事就不能不喝酒,喝了酒便不能不尽兴。”至于前些年莫言先生挂在网上的“酒后说梦”云云,那当然可视作彻头彻尾的人云我云了。

  

  只是,酒者,天下之美禄,你不想人云我云,又是何其之难?漫天下之那个“酒”字,古往今来,依然故我!好一个井然的“酒”字,喝也罢、品也罢,任世道变更,岁月流逝,又有多少人品出了那个“酒”字的真味?是的,于喝酒的态度,又谈何容易轻描淡写?在浩瀚的酒文化中,铿铿锵锵的“酒德颂”确实仅此刘伶一篇!在我看,《酒德颂》写出了喝酒之“至人”的境界,其思想情操,怎一个超凡脱俗可谓!在为中国酒文化鸣锣开道的诸多声音中,《酒德颂》所道出的喝酒之态度,堪称为一种大雅之声!

  

  一生不以文翰为意,也不以官场为荣,喝酒说德到极致者,舍“醉鬼”刘伶其谁?以一纸小文而让后世仰望者,又舍“贤者”刘伶其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上下五千年,刘伶笔下之《酒德颂》,人间之美谈乎?怪不得“杜康造酒刘伶醉”的说法天下遍传,妇孺皆知!也怪不得刘伶身后仅留的那一纸《酒德颂》,成旷世经典而名垂史册!

  

  末了,还是记起了《说文》中的一句话:“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同样如此!

 

    注:扃牖*(1),门窗。 庭衢*(2),园中小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