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悲观主义闺蜜颐和园花朵片子文化 |
在我宣布自己不再接触抑郁或暴力书籍及电影时,高尔夫大师2008年6月号终于搞完。
我杂乱的架子上没有看过的碟和书已经积了灰,第一张被看的,叫《颐和园》。我在某个前往华彬的路上,后座上的摄影师嚣张地跟我推荐这个片子,办公室里有人提到时用了“大毛片”这个词。于是,之后的若干日子里,我见到DVD店就推门进去,面不改色心不跳地问——有颐和园么?基本上,一直买不到。
总之,如果说,《颐和园》里喧闹的青春让我抑郁了一小把的话,接下来的《立春》就是一张白纸,干净漂亮,你忍不住用手去摸,最后手却被薄纸划出一道血痕。基本上,立春是部好片子,虽然不少人认定了蒋雯丽为顾长卫露了一把布满赘肉的后背,不娱己也不娱人。我的脑子里充斥着一个不美的唱着歌剧的女人,高昂着头,拖着她内容空虚的箱子,用带着乡土口音的语调骄傲地说——“我要去北京了。”,用我家一头闺蜜大S的话来说,那叫“美丽而决绝的背影”。
喝了点酒,看了两部郁闷的片子,我决定看一部轻松喜剧,挑了半天,觉得《双食记》这个片名实在喜庆,好比《食神》了。结果,这是一个既抑郁又暴力又变态的片子——男人在若干女同学之中晃荡,动辄靠送房子摆平纠葛,两个女人,一个知情一个不知,各自做了冲突相克伤心伤肾的菜及汤,最终男人倒下,被囚禁在一幢公寓之中,写血书求救。男人后来死了,知情的女人跳了楼,另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迎接新的希望。基本上,一边好奇看完,一边心里骂自己——我让你不先看介绍,我让你不先看介绍。。。
看完电影,我又翻了两本书,强烈推荐其中一本《悲观主义的花朵》,廖一梅。我实在喜欢这些敢爱敢恨敢骂人的北方姑娘,虽然,我看完之后,抑郁之草乌央乌央。
用我家来自南方却有着北方女人气质、敢在自己办公桌上贴上“宇宙无敌美少女涂XX”的嚣张闺蜜涂涂的话说——“这年头,已经不流行抑郁,这叫纠结,纠结,你懂么?”
我猜,我一时半会不再想看书,也不再想看电影了,周六早晨,我拉满窗帘,昏天地暗地睡着,但阳光依然固执地从夹缝里探进来。我心理安慰地对自己说,朝向好楼层高的房子贵还有另一层道理:包治纠结抑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