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月亮红月亮
黄月亮红月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99,823
  • 关注人气:30,1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乡行  印江篇

(2011-07-04 22:47:29)
标签:

印江

永义乡

茶园

梵净山

紫薇树

分类: 走马观花

   在凤冈田坝村也就只逗留了一个短短的上午,怀着浓浓的赞美和依依的不舍,我们告别了那个世外桃源一般的山村。中午饭后,带着满口农家饭的余香,我们匆匆向印江赶去。
   原计划下午四点到达印江永义乡的茶园的,可六点过了,我们才进入思南,即使顺利到达,天也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思南是乌江边上的一个由水陆码头发展起来的城市,背山靠水,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夏天很热冬天很冷。三十年代末,我的外公杨仲皋曾在那里做过“县太爷”,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剿匪。刚才我在思南的政府网上输入他老人家的名字,居然还能找到三条信息,有褒有贬。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五十年代,我的二姑妈黄家兰大学毕业也分在思南中学教书,现在她老人家早已仙逝,只留下我的一个表妹如今还定居在那里。
   可惜此行只是过路,无缘进去一游。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新建的思南境内的乌江大桥。)


   到达印江的当晚,我们的时间只够吃饭上床睡觉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我们住的酒店虽然外面是什么款式我还没有看清楚就走了,但里面的陈设还是很不错的。
   请注意照片中窗前茶几上的那只黄铁皮盒子:那里面装了12袋《梵净山翠峰茶》,我摸了一下,数了一下就放下了。我知道酒店提供的这些高级茶叶的价格是10元一袋,价格不菲。我一是因为吝啬,二是怕喝了晚上睡不着,所以也就没有去动它。第二天车子开出去三里地才听说,这是印江县政府送给我们品尝的!不听则罢,一听啊,才是悔到那个脚板心!我们一行十几个人,只有三、四个人拿走了它,其余的都留在了酒店里!为什么呢?
   云南来的方专家的说法很有代表性:他似乎感到这是可以拿走的!但是又担心第二天离开酒店时被服务员追上来讨要,那就大栽面子了。好歹俺们也是代表政府来工作的嘛,咋就成了“盗茶者”呢?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评审工作是第二天一早才正式开始的。
   为了方便上山看茶,我们换乘了中巴。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茶园就在山里,在梵净山里!这是印江县依托梵净山景区打造的茶旅一体化的重点项目。你说这“工作”与“旅游”如此合理地纠结在一起,是不是就该我“公款玩一趟”呢?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进山的路正在翻修,很不好走。一路上虽有警车开道,但依然是泥泞颠簸心惊胆战。据说梵净山的正式入口在“江口县”,那边就是走旅游大巴的康庄大道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主人家顺路邀请我们只用十分钟去看了一个只有一棵紫薇树的“中国紫薇园”。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我们受到当地群众表演队的欢迎,音响不错,舞也跳得不错。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据说这棵紫薇树己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树龄,如今枝叶茂盛,逢时开花,被当地人挂红膜拜。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树干上的“老疙瘩”很有几分沧桑感。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印江是一个闻名海内的书法之乡,这是紫薇树旁的崖刻。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十点过钟,我们穿过一座牌楼进入景区。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永义乡,就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景保护区内,这里溪流潺潺,古树参天;这里雾中有山、山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在这种天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出产高品质的茶叶,这就不令人感到诧异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一路上我们看见路两旁的坡上分散着小片的茶园,我想在
   梵净山的盛名之下,谁还会关注到这单薄的茶园一景呢?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全程陪同的严镇长告诉我们,永义乡现在拥有茶园8000多亩,游客在那里既可以感受印江丰富的少数民族茶文化,听茶歌、看茶艺,品梵净山茶,还可以到梵净山上去看睡佛、攀金顶欣赏这边独好的风景。啧啧,看来这里是打造茶旅一体化,有着超级优势的好地方。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据说茶园的路被雨水冲坏,来回要五六个小时,我们时间太紧只好放弃。从这张申报材料中的照片来看,这个梵净山茶园的规模并不算小。
   如何把梵净山这个金字招牌与永义乡的茶园“对接”?如何让游客在攀爬了梵净山之后,拖着乏累之身还愿意去茶园小驻休息?也许还需要我们提供必要的宣传与设施。如果美丽的茶园被名声远扬的梵净山“罩住”,那就太可惜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好在进入景区纵深之后路就好走了起来,这次爬梵净山攀金顶是不可能的了,我们就到车子直达的山头去体验一下梵净山的魅力吧。
   可惜那日中午雾气太大,什么也看不见。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据说那雾气里有个“万米睡佛”,看不见,就看照片吧。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到了山脚,参观了来梵净山这个佛教胜地不可不看的规模很大的“护国寺”。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然后直奔本次考察的另一个目的地——永义乡团龙村。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团龙村后面的坡上林间都是茶园,山风吹过,阵阵芬芳。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虽然有人称赞这里“得天独厚,景美茶香”,但我却看见了一些
   不和谐的画面,可惜这好水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这一路上虽然很辛苦,但走到哪里最不缺的就是一杯极佳的香茶。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两组茶艺表演优美而娴熟,如果多些自身的特色,那就更完美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其间主人家还向我们展示了当地的一款叫做“紫袍玉带”的石头,这是梵净山地区特有的紫绿色相间的玉石,据说有很多国家级建筑都曾选用过它。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印江的好东西很多,有印江白皮纸、印江贡米、梵净药材、印江纸伞,还有独具风味的印江菜豆腐、印江绿豆粉、印江蕨粑、、甲山苕粉、永义四腮鱼,腊肉香肠之类嘛就更不必说了。
   如果读到这里你还没有吃饭,那吞口水就是不可避免的啦。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李记和叶专在学打糍粑)


   不过我们毕竟不是来收购山货土产的,我们是来侃茶叶的,没有去成茶园,当然要坐下来看看材料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印江的宣传资料做得很到位,幻灯的制作也很精美。在音乐声中,我们享受了一次寓教于乐,看到了一望无际遍山遍野的茶园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认识了本地著名的茶叶商标。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还知道了“团龙贡茶”的来历。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当我们吃完中饭准备赶路时,好客的土家人又再次邀请我们“再喝一杯茶”。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有着浓郁的地方文化的印江人,载歌载舞地表达着他们的快乐和热情,我终于忍不住冲上去抬脚起舞。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这次下乡六、七天,一下子接触上百人。真正能给我留下深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永义乡的谢乡长,(别一提“乡长”就让你想起缠头巾吸叶子烟杆的老土形象。)人家可是贵州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还是省内有名的散文家,省作协家协会的会员。作为俺一个网络写手,能认识一个真正的作者是我的荣幸,于是赶忙留QQ留伊妹儿留手机号码。有感于现在的基层干部真是与过去的农村老支书不可同日而语,他们有文化,有想法,有谋略,有办法,还能够耐得寂寞待在边远的山区。
   为了应对各类“检查组”“评审团”的到来,要做多少准备要忙多少天?而“钦差大臣们”来个一天半日的观察,竟如蜻蜓点水一般。媒体的报道老生常谈“豆腐干一块”,我要是再不把这些美好的场景拍下来呈现给大家,真是对不起这一路走过来的平民百姓与地方官员。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两点过钟,我们挥手告别印江县城,匆匆向贵州的温泉之乡——石阡赶去。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不幸的是在返程中再度经过思南县城时,遭遇小堵一次。好在乌江边上有看不尽的风景,便趁机享受之。

茶乡行 <wbr> <wbr>印江篇

   再见了,云山雾罩的梵净山!
   再见了,淳朴好客的印江人!


本篇关健词:印江、梵净山、紫袍玉带、梵净山翠峰茶、团龙贡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