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游乐场里,所有项目都实行了分级制。而且在指导游戏的说明中,还标注出它的难度系数以供客人选择力所能及之项目体验尝试。
下面的是一个“跳崖”的项目,看来是“高等级”的难度,参与这个项目不光要有勇气,可能还需要一点点技巧。
我们绕着这潭水走了一圈,决定放弃“参与”,选择了“参观”。

看来这是一个成年人才可以尝试的冒险。

在跳崖者入水的瞬间,溅起的水花伴随着巨响,还真有点惊心动魄。

看来这位是初次涉足,它的“跳姿”是叫“冰棒”吗?

在这个水潭的上边有两个一高一低“跳点”,虽然相距20米,说起来应该没有什么“安全”问题,但还是结束了一个另一个才开始。

从这个十多米的高台上跳下去,是顾不得姿式了。

这位女士“怒发冲冠”了。

一位女士飘然而至,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不知道该说点什么,还是什么也不说换一个地方好了。

下面的这个项目难度更高了,不可能像上一个项目那样把双手抱在胸前闭着眼睛就下跳。

得像杂技演员一样抓住绳子末端的那根棍子,顺着惯性先荡出去。

到了恰到好处的那个“点”上,再放开双手,让身体呈自由落体状掉入水池再游上岸。

看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如果没有把那个“点”找对,就会摔个“仰八叉”。好在老美的心理素质还好,不怕出洋相。

有人“临危不惧”,也有人“临阵脱逃”。

而看的人比跳的人还兴奋,不断地喊着什么为高台上的人鼓劲。

而我却站在更高处,看人跳水也看这些青春无敌的胴体。

远处传来的尖叫声吸引了我们,且去那边看看。
其实这个大喇叭在我们一进游乐场时就看见了,只是想象不出它和“玩水”的关系。

走到近处仔细看,才知道这玩法虽然不必十分冒险,可一上了“贼船”就“开弓没有回头箭”了。
这是第一步:扛着特制的橡皮圈登上高台。

第二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坐上橡皮圈进入管道。

然后从管道的下端被冲出来。

然后再身不由己地在喇叭口一圈一圈地盘旋。

最后伴随着尖叫被水流和惯性“甩进”与刺叭口相连的管道,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结束惊魂之旅后,把橡皮圈交给在下面排队的人,然后他们又自己扛着橡皮圈走上去登高台入管道……新的一轮游戏又开始了。整个过程不过三、五分钟,却让人经历了被“抛掷”无助的物理感觉和惊恐刺激的心理感觉。这种游戏对于强健体魄,磨砺心志都是大有裨益的活动,谓之“寓教于乐”也算一种“素质教育”吧。

妈妈们显然只能当观众了。

我们家的三个“中青少”在喇叭口前站了半天,思忖良久,决定放弃这项“太可怕了”的运动。

所以这“后半场”我们一直是在看热闹。
真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啊,老美真的是玩得出来。

看看时间还早,我们又转战到大水池去感受相比之下算是温柔的“推波助澜”。

一直玩到6点正工作人员关了电门,水池里终于风平浪静,我们才和众游人恋恋不舍地离开。

夕阳中,疲惫的人们正在离去。

我想凡游乐场的经营,要么用高价位“塑造”高品质,为有钱人服务,那么玩的人少。要么以大众价位同样的品质,为劳苦大众服务,玩的人多。从总体上来讲,收益是同等的。而这样的玩法还要讲个人气,要有人捧场有人尖叫有人摇旗呐喊才有气氛。而太贵了去的人必然少,造成资源浪费不说,对于爱出风头的“人来疯”老美来说,冷冷清清的环境未必会受欢迎未必玩得起劲。

而这个游乐场的收费仅为30美元(儿童票还有优惠),四个人连吃带喝玩一天花不到两百元,以老美的收入来看,实在是“平民娱乐”,所以挺适合我们这些普通人去小玩一趟。
但是赴美旅游团都不会安排这样的去处,只让游客去看那些天天在电视上看得见的“时代广场”和“帝国大厦”之类,而放弃这类“勇敢刺激”的体验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从卫星地图上看,滑雪才是它的“看家”项目。“玩水”的区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可我们却玩了六个小时只是蜻蜓点水,看来以后还会去。(完)

(A停车场 B过街天桥 C休息大棚 D大水池 E大喇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