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黄月亮红月亮
黄月亮红月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68
  • 关注人气:30,1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乡随俗的"礼单"

(2010-06-17 22:45:09)
标签:

礼物

请柬

温水瓶

结婚

婚礼

美国往事

杂谈

分类: 西洋镜

   前几天整理书房,偶然看见的这两张照片令我想起一段往事。
   十年前我在美国曾经参加过女儿朋友的一个婚礼,对于他们采纳的入乡随俗的送礼形式颇感兴趣,所以特意拍下了当时“交接礼品”的场面。
http://s3/middle/58908bffx893af6a09262&690


   正常情况下,除了巧取强夺敲诈勒索,一般人们接受礼物,总是送的人有情有义,收的人感激不尽。你听说过以结婚为“借口”,向亲朋好友分派“礼单”索要礼物的事吗?
   现在国内结婚办酒,宾客送礼,一般送的都是“现金”。送现金的确很实际,送的人操作起来容易,买个红包装进去就行;收的人也方便,随便拿它怎么整花零用也是顺手的。当然送钱也有欠缺的地方,就是留不下什么特别的念想。所以我的晚辈结婚时,我一般会在送礼金的同时,塞给新娘子一件小首饰。让她日后睹物思人想起我,不要让我的情意淹没在没有标记的钞票之中。
   美国人的构成很复杂,想必送礼除了送现金支票外,还会有更多的形式。我把我经历过的一种说给大家听听,看看有无借鉴的可能:话说十年前的某日,女儿收到一份电子邮件,它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结婚请柬”;一个是新人派发的“礼单”。前者不稀奇,请婚宴都要送请柬,只是花色品种大同小异;稀奇的是新人分派的“礼单”。这份“礼单”罗列的商品是这对新人去挑选好的,它们来自于一个大型的连锁“家居店”,也就是些过日子瓶瓶罐罐杯盘碗盏之类的东西,上面不单有“商品名称”,还付有高低不一的价格。
   当然,商品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被请的朋友会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和与新人的亲疏远近去购买礼品,并在礼单上“划”去避免重复。这种“把我想要的东西告诉你的”做法,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新人不会收到重复的礼物,而且收到的都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对于客人来讲呢,也免去了挑选礼物的麻烦。同时因为商品是来自连锁店,哪里都有,买起来也很省事。
   那天女儿收到电邮后,我和她开车就近去了这家连锁店,按“单”索骥买了一套瓷器。拿回家来只须写张祝福的卡片放在里面,用一张花花纸把箱子包得花花绿绿喜气洋洋,整个过程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搞定,实在是省力又省心。
   第二天婚宴之后,两个新人把大家送的礼物一件件打开,把卡片上的祝辞一一念出来,现场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想这对新人每天在使用这些器皿时,也一定会想起这些送她礼物的朋友们。诗意一点来说:每一件杯盘都承载着朋友们的情意,每一个朋友都环绕在他们的身边。

http://s16/middle/58908bffx893af6ce51cf&690

   这个婚礼已经过去了十年,我想他们的儿女都要小学毕业了。离开堪萨斯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们这一对珠联璧合的才子佳人,甚至连他们的名字都忘了。十年中,我又参加过中中外外大大小小不少的婚礼。而这个婚礼之所以留给我很深的印象,就是缘于那份“索要礼物”的礼单。
   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俗,是不好意思对别人提要求“你送我什么什么的”。所以在从前结婚时兴送“床上用品”时,有些人缘好关系广单位大的新人会一下子收到几十床被面床单,几十对枕巾枕套,还有十几个温水瓶和若干搪瓷盆……自己是无论如何也用不完的,只好找个大柜子装好留下来送人。有的人一送送了十几年,送到都不时兴不流行了,家里还剩一大堆。相比这种“送请柬索要礼物”的习俗,老美显得更实际一些。
  (顺便给年轻人交代一下历史背景,八十年代以前买这些东东都要凭票,就是有票也不是一去商品就买得到。所以,一看见商店来了货,马上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会去排队抢购买来“窖”在家,随时应付送“人亲”。呵呵,听说过吗?是不是很搞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