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夜晚
因为那许多的“不确定”,我的朋友C并没有特意去买了菜来等我。而我坐了一天车也确实沒有什么胃口,便说只要有白菜、豆腐就成。进他们家的厨房一看,台子上还真就放着这两样菜。看来这个年纪的人,对食品的偏好都止于斯了。
晚饭抬上来,除了白菜豆腐还多了一份糟辣椒炒鸡蛋,开始我出于在美国吃蛋过剩的抵触,不愿动筷。后来看那炒蛋的颜色黄澄澄的不同一般,便试着尝了一块:好香好香,果真是真鸡下的真蛋!问了一下果然是地道的山里人养的“土”鸡下的“土”蛋哩!
曾几何时,我们穿大花港衫着针织喇叭裤,带电子手表穿夹脚拖鞋,凡事沾着“洋边”就洋洋得意。而今比较下来,竟觉得这“土”的有时候还是比“洋”的有滋味,可惜某些“洋玩意儿”已经泛滥成灾履水难收“土”味难寻了。
刚放下筷子,C就接到一个电话,听她回答的内容“来了……在家吃的饭……住我家嘛”。这似乎是在说我,但出于礼貌,我没有打听,只是暗自感到惊讶,谁人如此关注我的行踪,关注我的到来呢?
我又提起先找旅店的事,并一再解释之所以不想叨扰朋友,不为别的,就怕影响大家的休息。现在大家年纪都大了,都养成了固有的生活习惯,不比年轻时倒在哪里都能睡得着。
可我的朋友C却说,你进了我家,我还会让你“出去”么?!一边说,一边吩咐她的丈夫去为我换新被单。话已至此,我再坚持真的就“太不够朋友了”,于是我不再多说。
时间还早,C提议带我出去走走。其实我从早七点起床到彼七点,已经足足兴奋了十二个小时了!其间别说是“放平”身板舒展一下,连瞌睡也没有打过一分钟,我实在是有些累了。便说“有什么看的?不就是多几盏灯照着满街的人么?”C说,“走吧,今非昔比值得一看,让你开开眼界。”
我心中想:她大概不知道这几年我在美国“混世界”,那洛克菲勒中心的彩灯,那时代广场的霓虹灯广告,那曼哈顿中城繁华的灯光……俺可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此刻耳边突然响起女儿的嘱咐:不要自以为是,要低调行亊,尤其不要冒充“老华侨”……我马上打起精神,表现出热烈的好奇心,催促他们赶快出门。
从C家出来几步,拐弯就是小城的胜景“大佛洞”了。此刻才是七点,广场上散步的人并不多。C说晚一点会有一群人在这里跳舞,那就会很热闹了。

若干年前“大佛洞”只是兴义城区的一个“孤品”,它旁边的小山坡上全是兴义最破烂的房子,那里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要说它是兴义的“贫民窟”一些也不为过。

现在经过政府的大力改造后,硬是把一座小山坡修成了颇具文化内涵的市民休闲地。

本来一座“城中山”带给人们的应该是闹中取静的雅致。

可灯光的滥用却显得光怪陆离犹如美国3D大片中的场景,给人的感觉不是雅致反而是浮躁了。

这是我站在半山上向水口庙方向拍到的片片,那滿坡的黄灯绿灯白灯蓝灯,灯火通明还好没有乱用红灯。

节奏强劲的音乐声从那篮圈处传来,下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群众自发的露天舞池。

再下来几步到了街边,在一个人工瀑布的前面有着一个更大的广场,也有更多的人在这里跳舞。

管理者考虑得很周全啊,配套设施齐备路边还有流动厕所。

C夫妻见我看得目瞪口呆的样子,告诉我“现在兴义的夜晚整个就是一个沸腾的海洋”,要想清静就只能躲在家中。
他们带领我下了山,从水口庙向县医院方向走去,准备去体育场看看。
如今的体育场铺了很好的草坪,有人席地而坐有人沿跑道散步互不干扰。

在不大的足球场上,前后竟有两大群人在跳舞。抬脚举手章法不乱还有老师指挥。难怪主流媒体说当今中国太平盛世歌舞如此升平!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绕道场坝,那里同样是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因为场地有限虽然这里没有人跳舞,可四周店家播放的音乐一样是此起彼伏。

穿过“杨柳街”,我们走回到有“大佛洞”的主街上来。
C告诉我,昔日的“军分区”已经搬迁,原址改建成了现在的这座“八一公园”。

这里的灯光依然五彩缤纷。

把一条“弯塘河”照得贼亮贼亮。

音乐声响处,又是一群人在翩跹起舞。

兴义气候炎热,老百姓习惯外出乘凉,看来明亮的灯光有益于治安。

情调固然重要,但与“安全”相比,显然后者更重要得多。

这让我又想起网上流行的那两句话“好山好水好无聊”和“好脏好乱好快活来”。当然后一句讲的是国内的生活,而前一句描写的则是“游子”们的现状了。
转这一圈花了一个半小时,又回到了“大佛洞”的门口。
C问我感受如何,我说很像美国旺季的“游乐场”。

事实上没有灯光“干扰”的“弯塘河”是很清纯的。

这是我第二天早上看到“八一公园”素雅的真面目。

昨晚的那喷泉,就来自这个“水池”。

而这个“水池”,居然是个“水坑”。

从这些细节来看,修建这些公共设施政府的确是花了一番功夫的。

不过现在提倡“低炭生活”,少开几盏灯行不?!
不要像暴富的款爷那样敲掉门牙镶金牙,从此不再用坐牙嚼肉,而是用门牙去慢慢的剔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