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天的某日午后,我闲坐于电脑屏幕之前突发奇想,把我博客上的某篇文章的某段文字输入“百度”,看看它有没有被“歹人”盗用。
没有想到这个操作把我带进了一个我并不熟悉的网站------加拿大的《环球华网》!他们不但用了我的文章,还给我落了个“括弧‘佚名’(佚名)”!按照我的理解,这“佚名”是指“找不到查不着的故人”,可我还好端端地活着,怎么就“佚名”了呢?

说实话,我打发时间写的这些“鸡毛蒜皮”,除了北京的《青年参考》、《西安日报》是和我有个“随便你们选用”的“签约”并信守诺言地给我按时寄来样报和稿费外,其它的网络纸媒用我的文章不打招呼不加链接不署名俺早已司空见惯。而加拿大是个法制国家,虽然这《环球华网》也是咱们中国人在办,可他们应该遵守居住国的规矩啊!一气之下,我在网页的角落里找到一个联系电话号码打将过去。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中音,他说他只是一个编辑,管理着隶属《环球华网》的一家叫《环球华报》的报纸。他的办公室在多伦多,而总部却在渥太华还是温哥华(?)。他说我讲的这事他并不知道,不过他可以打个电话去问清楚之后答复我。
我一听人家这样入情入理的解释,也没有一问三不知摆出一付赖皮样推个干干净净,这“气”就消了一大半。本来嘛,我码的那些个字儿,有人看已经很给我面子了,一个老太太何必还要去计较什么名份呢?

之后我留下我的手机号码放下电话去做饭,这事也就忘记了。
隔了一天,那“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中音居然又打来了电话,说这事他问了,总部那边说这文章他们也是在网上搜的,因为原文没有署名也就照搬给我弄了个“佚名”对不起了!
公事办完我欲说再见,电话那头却摇“声”一变送过来一句贵阳话:“你是贵阳人?”哇,这回是我大跌眼镜了!我也换了贵阳活招呼他“你咋个晓得的?”“我读了你的博客。”啊!啊!啊!老太太的底细暴露啦!

之后我们聊起了海外华人的“老三问”:A你从哪里来?B那一年来的?C以前做什么?现在做什么?这一聊不要紧,原来他也是我们乌当的知青!只是他比我小几届,是六九年“百万知青下农村”时“扫”下去的。而他在的“百宜公社(?)”,与我们乌当坝也就一山之隔直线相距不到百里。我们不禁感慨起来,真是“两叶浮萍飘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四十年前我们曾经在一个地域劳作,可谁也不认识谁。事隔多年物换星移,借助网络却在异国他乡“见面”。

再后来,我的这位知青兄弟问我可不可以刊登我的文章?我说当然可以。他又羞涩地对我说,他们的报纸才起步,目前是靠广告支持,报纸也是免费发送,“所以没有稿费”。这有点出乎我的意外,基本掐灭了我想赚点加帀的美梦。可天下知青是一家啊,俺不帮忙谁帮忙?!
我同意了。只是要求文章发表后,发点样报给我留着纪念。日后吹起来也很“养嘴”:俺文章打成的铅字高低也上过外国的报纸!!!
这次回国时,女儿问我要不要把那些样报带回来做个纪念。我说我如今“四海为家”,谁知道将来飘落何处。这些东西放在哪里都一样,要说“纪念”嘛,就留给你和两个ABC日后“睹物思人”吧。
于是我把这几张报纸“装”在相机里带了回来,也带回了这一段故事。
PS:如果我的这位知青弟兄还在读我的博客,请给我发个E-mail。前几天我遇到几个百宜的知青,我提到你……却忘了你的名字!!!
该罚!该罚!如果你回国,俺再负“金”请罪,请你吃“酸汤鱼”喝“刺梨酒”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