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去西江的路上,看见这么一块宣传路碑,上书几个大字一目了然“今天的辍学生,明天的贫困户”。

简单的两句话,既说明了“知识创造财富”的浅显道理,也说明了“扶贫要从孩子扶起”。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位,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只有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才看得见生活的希望。只要有了希望,人们就会努力工作,社会才会平衡发展。
如何才能让因为贫穷而辍学的孩子们返校读书呢?!除了政府的政策,还需要社会上有识之士的爱心援助。
最近因为一个热心网友叫我帮他寻找成真波小朋友,我给望谟县教育局的“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打了电话(0859-4611845),在那里工作的小陈老师告诉我,他们正在建立一个“贫困学生数据库”,以便于爱心人士实现“一对一”的困难救助。我也和大观乡管教育的伍定英副乡长通了电话(15086511011),她说乡里已经为成真波小朋友申请了“账号”,一经批准就向社会公布。我还和里穴小学的王定国校长通了电话(13985972472),他告诉了我如何真接给成真波小朋友汇款寄物。

作为贵州人,我很感谢社会各届众多网友对我的小老乡----成真波同学的关爱;作为一个退休教师,我更感谢大家捐资助学的善德善行!
我的外公在四十年代就在贵阳青岩教过乡村小学;外婆也在贵州息峰县当教师直到退休;我的母亲和姑母曾在六十年代当过乡村教师;而我在贵阳乌当区的农村当过七年的知青;后来自己当了教师,也接触过不少来自农村的学生。我知道农村孩子要想有一点点进步,都将付出比城里孩子多得多的努力。
在这几天的电话联系中,我了解到不止一个“成真波”需要帮助。教育局的“困难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小陈老师告诉我,和成真波一个学校的另一个叫成培培的男孩,父母出车祸离世,生活没了来源,组织上正在为他寻求资助。伍乡长也告诉我,同是里穴小学的一个女孩,一样是失去父母,和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可她却没有成真波幸运……
还有更多的小朋友,也许他们不一定没有父母没有家庭,可大山里的孩子“穷”是一样的,和成真波不相上下的孩子不止一人。
成真波的故事披露以后,他得到很多好心人的关注和帮助,那其它的小朋友呢?!假如我是他们的老师,在我看见源源不断的资助款打入成真波的账号的时候,却无法为另一个天寒地冻打着赤脚来上学的孩子买双鞋!我想我的心依然会痛!
很多朋友说,之所以要把资助款直接交给成真波,就是源于“不放心”三个字!!!事实是:你相信一个12岁的男孩,走12里路去邮电局取回几百或上千块钱走山路回家,他会是安全的吗?他把那许多钱带回家,是放在锁不上的木柜子里呢,还是放在罐子里埋在地下?!那么,谁来帮他管理这笔足以(?)保证他能上完大学的“巨款”呢?说实话,谁都害怕做这种瓜田李下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综上所述,孩子们的事,还是要依靠“大人”来处理的。而这些“大人”,就是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和与孩子们亲密接触的老师们!
所以,我今天早上去把我本月工资的1/5汇给了“里穴小学”,而不是“三千宠爱聚一身”的成真波同学。我希望成真波的故事能引起人们最大限度地关心山区孩子的学习生存问题,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一个孩子。

我相信里穴小学的校长和教师们能够处理好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善款,我希望能实实在在地去帮助那些仅仅需要一件御寒的冬衣或是一双冬鞋的孩子。在这几天反复的电话联系中,我和陈老师、伍乡长成了朋友,他们也和你们大家一样,天天读我的博客。(里穴不能上网,否则我也会和王校长做朋友)。我深深感到在基层工作的同行们的辛劳和不易。他们在为孩子们争取资助而奔走,在“第一线”辛勤地工作着。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因为他们是我的同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