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和朋友相约去外面吃饭。朋友介绍说哈德逊河边的小镇上,有一个临河的餐厅,人坐在那里看风景,不是一般地享受。我们可以坐在那里一边吃饭,一边欣赏雨中的哈德逊河水,雾中的曼哈顿高楼。

我们冒雨驱车沿盘山道下了悬岩来到河边的小镇,经过电影院,穿过一个小小的商业区,来到河边。从停车场钻出来朋友指着远处说,就在那里了。

这里的风景果然不错,烟雨苍茫云水一天。虽然我们看不清楚河水,但是可以看见河里的大轮船鸣着笛悠悠地顺流而下。

隔着河,我们还看见曼哈顿的高楼在雨雾中时隐时现。伫立良久,浑然不觉雨打衣衫湿!啊,就连时间也因为雨水而变得“模糊”起来。

可惜雨天不能在外落座,错过的风情只好待下次吧。

这是一个西餐馆,会有我们吃的东西吗?

推开门进去,小店的装修不俗。

但我宁可他们供着关公、菩萨,虽然民族一点,但菜式也会合心很多。

一进门的大厅里,临窗的好座位已有人捷足先登。

我们正在用中文商量是不是应该提个要求:要那领座的小伙子把我们安排在里面临窗的桌子上去。

谁知那小伙子却用中文接过话头说:没问题。

我等大喜过望。
大窗子正对着外面的绿地。

我突然想起这地方我来过。那是去年夏天,我带两个小ABC来看电影。她们进去了,我就一个人在河边溜达。

当时我看见很多老美在这餐馆外面的红伞下坐着,喝着,吃着,聊着……

我看他们好惬意!
我想,哪天我也要约个朋友来此一游。

要知道这里有说中文的侍者,我还有什么开不了口呢?!

老板过来了,一说话,不是老越不是老韩更不是小日本,原来是同胞。他说他们已在此开店已经两年多了,主要是做西餐,基本不做中餐,也做点自已研发的不中不西的菜式。
我对他说,我们的饭菜一不要放牛奶;二不要放糖太多。你有东西给我们吃吗?!

老板笑曰:当然有。
第一样是标准的早点款式:一片烤面包切成了两拉三角形,现在叫“吐丝”(让我想起我家蚕,哑然失笑。)。三、四十颗土豆丁炸过,放了盐和“醤油”(?),反正是咸的。半边“黄月亮”却是加了“意大利油渍袖珍西红柿”混煎的鸡蛋。这一盘$8,老王要的。

这一盘就一目了然了,学名叫“煎饺”;常用名:“幺妹儿的肩膀”———“哥贴”。

老孟说她想吃点清淡的蔬菜,要了份“沙拉”凉拌菜。抬上来一看,哇!上面还放了几块“豆腐干”,激动的她一口咬下去,才发觉“中招”。虽然老板承诺不给我们放牛奶,却加了“气死”,比牛奶还牛奶的“固体牛奶”。

最后这一份菜是倒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菜”,我们一样一样的吃。吃到最后几乎要吃完了,才幡然醒悟“吃法不对”。

这是一道什么不中不西的菜式呢?能把一道中国名菜改良到这个份上,我们只能盛赞老板有眼光,大师傅是“人才”了。
你能猜出这是道什么“中为洋用”的菜吗?!猜到了下次我请你的客。
相关博文:河边有一条散步的路
(2008-06-26
11:17:3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