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的意境
赏花多少得讲究一点意境,犹如与情人约会一般。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所以,无论是赏花还是阅人都要把握好时机,错过了就永远寻不回来。

花们有着不同的形态,因此花们也就有着不同的性格,犹如人一样。

国色天香的牡丹富丽堂皇;亭亭玉立的水仙单纯优雅;犹抱琵琶的勺药闭云羞月;知春报春的迎春任劳任怨;更有那漫山遍野的菜花朴实纯真;繁茂压枝的梅花清高孤傲……

花们或大红大紫气象万千,或风姿绰约素朴如云,或星星点点作燎原之势,或独放枝头笑傲江湖……

就连羞达达的玫瑰都知道静悄悄地开,而这樱花何必因为它灿如云霞,受人宠爱就开得如招摇呢?

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往往喜欢“拈花惹草”,兴感抒怀寄情于花间木林,所以常有“望月伤心,见花落泪”之酸楚。

(好一幅“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璀璨。)
文人们在读出了仕途多凶险后,逐寄情于花草。写成多少古往今来琅琅上口的佳句,抒发了这样或那样的情怀。有“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怜惜和“去年今年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失落;还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别愁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期昐;以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喜悦和“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无奈……

赏花者的最高意境当数李白仙翁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怡情了。在一杯浊酒慰平生的嗟叹中,赏花阅花听花,对花诉尽心中的郁闷和孤寂。
即便在大雪飘洒的冬季,人们也会想到“犹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三月烟花繁似锦。

我不善养花却善赏花。我常常提着相机独自在花间漫步与花相谋,自得其乐“花不醉人人自醉”。

每到春天行走在小区的道上,悄悄地拍了邻居的花带走,独自放在电脑里慢慢欣赏,享受一份“窃”意和快乐。

过几天,再路过时,花儿已径不在了。上星期还是风姿绰约的花儿,如今已零落成泥辗作尘,香销玉殒了,心中又独自生出许多怀念与感伤。

是呀,赏花犹如赏美人。花红易衰,红颜易褪,留不住的年华便使人们心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叹息。

这次说起去华盛顿赏樱花,我双手赞成。女儿提醒我:那可是个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的场面,你老人家大概是发不了什么思古之幽情的。

果然,赏花赏到这人潮胜似花潮的份上,意境没有了只剩下“热闹”两个字。

本来是一个颇具东方情调的“樱花节”,硬被老美的“拿来主义”办成了狂欢节。

而这样的“集团”赏花,的确是我事前无论如何所不能想象的。

这样的拥挤应该属于曼哈顿。

赏花者的倾巢出动当然还要包括他们的狗狗。

这一热闹,那“雅兴”就不在了。即便是李白再世,谅他也绉不出几句来。

更有那不惧风险的登高者,爬上爬下若无旁人。真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当然也有怜香惜玉的女孩,拾起大风吹落的花瓣。哎!要是俺还是二八佳人,俺也会拾了这些花瓣夹在粉红色的诗笺里,去送给俺的“狗蛋哥哥”……可惜,这机会没有了。

入乡随俗吧,咱们全家也开始“卡嚓”。

秀色可餐哪!这是在樱花林子外的一组人,正在忙着“吃”。

这是在樱花林子里的一队人,他们在等什么呢?

花若有情花亦老,莫道人间净苍桑!

离开时,我们从华盛顿纪念碑的北侧走过。

回头向“像雾像风又像雨”的樱花树林,致以最后的“咔嚓”。

远远地穿过一大片草坪,树丛中的白宫若隐若现。女儿说,我们先去博物馆,那里五点关门,然后再回过来拍白宫。
我说:好!

(网络照片)
不要以为俺带你去华盛顿看樱花,这花开过就没有故事了。开花时有故事,花谢了更有故事。花如此,人亦然。
我们去成了白宫吗?下一站我们又去了哪里呢?!
请关注我家的淘宝店:在商言商18-送礼新主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