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十年代末美国经济萧条的时候,启动了一些大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帝国大厦和后来的洛克菲勒中心的修建就有这样的意义。相对来讲,帝国大厦可谓“短平快”工程了,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堪比“深圳速度”。
1931年5月1日帝国大厦正式落成后,此间的写字楼在四十年代之前一直空置,使它在当时被戏称为Empty State
Building(空国大厦)。

帝国大厦处在曼哈顿岛上寸土寸金的繁华的地段,正是因为它的名声显赫,许多金融、旅游、保险等行业的大公司,都在这里租用办公室,一来提高知名度和可信度,二来也显示公司的实力。

“现在而今眼目下”更是来纽约旅游的游客的必到之处,有人专门来此登楼远眺,有人来怀旧,也有人在这里期待一份情缘。
天气晴朗时,游客可以从102层和86层的观景台上眺望四周地平线的美景,把整个纽约以及周边的五个州尽收眼底。

时间仓促的游客也可选择坐这种双层巴士环游曼哈顿。

这种风雨无阻的双层巴士分“上、下城”两条线路,上城线路主要绕行中央公园;下城线路要绕帝国大厦几乎整整一圈。

喜欢摄影的人可以从远处拍下帝国大厦,但要拍它的近景只有下车。

我在周边行走,发现这里充满生气。帝国大厦始终是纽约市最令人激动的组成部分之一。

尽管看起来是如此的混乱,
破旧的老楼残壁瞩目惊心。

招揽游客登高的广告铺天盖地,有人想登高就有人做“让你登高”的生意。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在这里排队等候乘电梯登顶观景,哪怕是阴雨天气。

双层巴士滿载游客一辆接一辆在此缓行巡游,我拍他们,他们拍我。有时还会晃晃手中的相机算是打个招呼,是呀,相逢何必曾相识。

车上的人努力地仰头却看不到楼顶,直到把帽子弄掉也无济于事,看来坐车的还不如街上的步行者。

拍楼拍累了,才发现这些拍楼的游人更有趣。

只要能拍到楼顶,站在哪里都不在乎,什么姿势也不在乎。

这里的旅行团摩肩接踵一个接一个,游人手中的摄影器材五花八门,包围着大楼一阵阵“狂轰滥炸”,只听见一片快门声。

我看世界各族人民怕都要到齐了。

只有这一对的姿势算是稳重的了。

曾有网友说我“你们这些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拍!”似乎俺丢了他的脸。
可你看这美女又如何?

为了找一个好的角度,人们或蹲或站也是一道风景。

当穿着长裙的我蜷缩在路边拍下这张完整的帝国大厦时,其姿势的确是不宜“入画”的,谁让俺养成了“好摄”的毛病呢。
不过为了向朋友们幅射我的见闻和快乐,只要充许,俺就扫景。

本想绕楼一周,可惜手机响了,女儿在呼唤,只好匆匆离去。
再见了,远看一支花的帝国大厦!

我想哪天我还要专程来此登高一次,管它楼顶上是不是有人会在那里等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