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中的快乐有时候会让人失望,而意外的惊喜却往往会将快乐放大。

二OO九年正月初三上午,正当过节的人们还沉睡在清晨的热被窝里的时候,在难得畅行无阻的京津高速公路上,一个着装严实的黑衣摩托车手驾驶着一辆风驰电掣的黑色摩托车,在约定的时间到达指定的路段正在焦急地寻找和等待着什么。这时,从另一车道上开来一辆红色的轿车,黑衣摩托车手紧张地瞟了一眼在认准了车牌号之后,机敏地跟了上去……两车前后紧追着,数分钟后在一个可以停车的“安全岛”上停了下来。只见红色轿车上下来一个戴着眼镜的文质彬彬的年青人,在接过黑车人递过来的一页纸,趴在红车的后箱盖上写了几行字,扯下一页收好后,随即把一个80公分长的大红纸箱递给黑车人。然后两人在寒风中匆匆分道扬镳而去……

这不是拍电视剧也不是犯罪违法的“地下”交易,而是为了让住在天津的“小丫头”的新主人早点见到她,我儿子在快递公司全面放假无人到宅取货的情况下,付出比平时高一倍的费用请这个“特快专递”送“小丫头”去天津。希望在七天的假日结束之前,让“小丫头”为她的新家新主人带去惊喜和快乐!让这个期盼中的快乐因为它的不期而至,而被放大到无限。

我很羡慕老美“放大快乐”的“搞怪”天性。我曾经参加过一个“潜伏”的PARTY:就是背着过生日的“主角”,邀请他最想见到的亲朋好友为他秘密地组织一场生日聚会,让他惊呆在打开门的那一刹那。
其实我也会偶尔玩玩“放大快乐”的把戏,制造一点微型的惊喜。记得女儿上大学时,我经常给她写信。我知道穷学生的日子是窘迫的,所以常常会在寄信时,在信封里夹带几粒奢侈的葡萄干或是几块山楂片。当她在下午四点饥肠辘辘地去传达室拿到信时,一下子在信封里意外的得到这些好吃的东西,高兴的尖叫,引来同学们一窝蜂的“哄抢”,让一个属于个人的快乐瞬间被放大成一个群体的激动!
在儿子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在他的书包里随手扔了几个从美国偶然带回去的美分。那天他正好在学校里倒空书包找东西,那几个黄铜色的一美分硬币便滴溜溜地滚了出来。同学们一看“这是什么呀?!”然后就大呼小叫地满地找起来,“打”起来“抢”起来。儿子回家后很开心地问是不是我干的,说是比直接送给同学收藏更快乐。

这个“放大快乐”的习惯延续至今,就演变成给在我家淘宝店购物的网友们一点点小小的“意外”:或是几张美国邮票、香水广告、或是试用装的面霜、香水和口红,还有我亲手做的耳环……等等。为什么我们不吆喝“凡在我店购××者,送耳环一付,香水一瓶!”呢?是觉得那样做有点俗气且毫无幽默感。虽然我放在邮包里的这些小东西并不值钱,但是如果真的能带给你快乐的话我也就快乐了。所以如果你在你新买的钱包里偶然发现一个QUARTER(25美分)、一个PENNY(1美分)或者一张DOLLAR(一美元),千万别误会我们寄了一个用过的,还掉了个硬币在里面的旧钱包给你!

中国的春节,美国这边不放假,所以我们依旧照常发货。我给一位购买了“粉红妞妞”的杭州网友说,争取节日期间把妞妞送到,为她们家增添点节日气氛。这位网友很体贴地说:不急!节日期间快递公司不上班哩,等节后吧!
大年初一,听儿子在电话中报告这批东西已经到了中国,我马上“指示”儿子:A、尽可能自己开车把北京朋友所购的物品送去;B、尽可能联系有人上班的快递公司把那两个(仿真)“娃娃”送到“新”家。于是出现了文章前面所描写的一幕……

(该照片为北京网友石头城所拍)
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两个朋友都在初五、初六收到了她们的BABY。惊喜之余,快乐被放大了N倍,并从东半球弹回到了西半球,我好开心……
相关连结:豆豆和她的姊妹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