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写这篇文章时,我不知道这个题目写哪一个HUO更为准确?因为在贵州话的发音中,这“合”、“活”、“盒”都读HUO,而这道菜又没有上过菜谱,我就连范本都找不到。
说炒“合”菜,是把很多不同的菜“合”起来炒的意思;说炒“活”菜,是指把鲜“活”的蔬菜即刻煸炒成熟食的意思;说是炒“盒”菜,更明确了是炒盒子里的菜的意思。
我不知道这个菜式起于何时何地为何人所创意,但我第一次吃到它是在2001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贵阳市中心的一处斗室里,每天早舞归来,便顺路到大十字“时代广场”后面的“黑羊巷”内搜寻中餐。在那里的一个夫妻搭档的饭摊上,就有这样的炒“合”菜。
在向女主人交了四元钱以后,便会领得一个塑泡盒。人们排着队沿着放满菜篓的桌子缓行,像吃自助餐那样往盒子里夹菜,只不过夹的不是熟菜而是生菜,然后再按顺序交给男主人下锅。排到跟前,男主人会问你一声“要不要辣椒?要哪种辣椒?”我很贪婪,总是回答“三椒都要!!!”男主人就高声赞一句“大姐会吃”便倒油下锅。先用“筒筒辣角”炝锅,再加“糍粑”辣角炒出红色,再逐次放入肉片、“活菜”翻炒,起锅放酱油的同时勾一勺“糟”辣椒,甚是色香味俱全,米饭还免费管饱……
写到这里,我满嘴直冒清口水,竟闻到满屋子都飘着“炝锅香”……难怪有位匿名的新浪网友在《便宜的饭菜》一文中留言说我“明明过的还不如国内,偏偏还要做幸福状”觉得我待在美国实在太可怜了。今早读到这几句话时,我还有点抵触感,此刻我却觉得吃不上这“三椒”炒合菜的我不只是“可怜”,而是很“悲惨”啦!
一个人活着,不能随心所欲地吃几盘家乡的炒菜,这样的余生还有多大的意思呢?!
可喜的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我终于在美国的纽约州,找到了这个炒“合”菜?炒“活”菜?炒“盒”菜的地方。它不在唐人街,也不在新中国城法拉甚,更不在华人聚集的布鲁克林!而是在美东最大的MALL里。
一看那个“福”字,就觉得这里应该是个中餐馆。

这是前厅的巴台。

上面的画还真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胆儿大。

这位帅哥不会是费翔吧?我咋觉得他有点像泰国人。

从这些吊着的、立着的,画上的巨型“筷子”来看,这无疑是个中餐馆啦。

这是餐厅左首的“配菜区”。

餐厅正中间是“炒锅区”。

里面有三个“老墨”正在忙活。

10美元一份,领得两个空“盒”。大盒装“合”菜,小盒放调料。

这是配菜台上的各式时蔬:有菠菜、白菜、洋葱、甜椒、芹菜、瓜片、生椒、蘑菇、豆角、豆芽、笋子、胡罗卜甚至还有荸荠和波萝。

这是姜、蒜、芫荽、干辣椒和花生米。

这是调料台,正面还有标签写明该佐料的味道和产地。
味道嘛,不外乎酸辣咸甜,产地却有泰国、越南、中国各省云贵川等地。

我家的两个ABC在精挑细选。

大ABC比较粗放,挑了一盆实实在在的“活”菜。

小ABC口胃刁钻,选了半天得此半盒。
旁边那条子上写明你要的是何种肉类,有鸡肉、牛肉、猪肉、鱼肉可供挑选。

先放油。

再溜肉。

这样的大火炒菜在美国实在是很难见得到。

一个“老墨”要同时操作两口锅,时间即是金钱哪。

大功告成!!!
虽无“三椒”提味,但在这洋人的地界能吃到“老墨”炒的这样香喷喷的中式小炒应当知足。

何况那“黑羊巷”的饭摊在经过多次市场整顿后,早已烟飞灰灭踪迹全无。不知道现在贵阳的正规饭店里,是否还能吃到这样的不正规小菜?!
思乡的内容是具体的,也就是思念故国的一条街,一座房、一个人、或是一道菜……哪怕是这样的一道不入流的非正规炒“合”菜。
PS:据网友介绍,当前北京流行的“麻辣香锅”也是炒杂菜的做法,只是这辣椒放得太夸张了些!不过如果是放贵州产的香而微辣的花溪辣椒,就没有问题。
这是儿子过生日时发来馋我的照片,我当时还以为是“火锅”就没仔细研究。现在顺便推荐一下,北京的“嗜辣族”有福了。只是不知道几吊银子一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