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只知道曼哈顿有个“唐人街”,后来才知道还有“小意大利城”和“韩国城”。一个现代化的纽约城,还真是有点村村寨寨的意思。
今天纽约的天气是6—19℃,晴。我正好陪女儿去百老汇32街的韩国城和她的朋友吃中饭。

一下地铁迎面就看见韩国的银行大厦,说它是汉城也还有点像。

据说号称“韩国城”的这个“城中之城”只有短短的一条街,根本不能与“唐人街”相提并论。

但因为34街有个很大的综合性的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车站和帝国大厦,所以这里地势很好,人流量很大,生意也好做多了。

大街上停满韩文车,就像“唐人街”到处停满中文车一样。

这个饭店居然叫“江西会馆”!!如果你以为我们真的是来这里吃“江西革命根据地”的“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啰咳啰咳”的忆苦饭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和来赴席的众才女讨论的结果,是“暗示这是鸭绿江以西(外)的饭店”,因为鸭绿江以东便是大韩本土了。不知这个说法对不对?!

几乎所有韩国餐馆的进门处都放有韩文报纸,显示了韩国人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今天坐车顺畅,十一点半就早早到了。这是我们就餐包房的格局。

中、英、韩三文齐上。

中文字样的菜单,韩文就免了。

菜式和价格。

这一顿吃下来,泡菜占了三分之一,八个人连小费花了220美元。这是烤腌过的尤鱼,居然还烤五花白肉沾着黄豆醤吃,真不怕长胖哇!

在来去仓促之间拍了几张街景,似乎脏乱差是亚洲人群居的惯性。

从街口看出去,只有楼高处才有阳光。

这里的人似乎都很忙,快门一响这里竟有四个人都在弄手机。

她那只夹着香烟的手吸引了我的目光:很专业啊!

等待中之A。

等待中之B。

和汽车争道路,比速度的“新式滑板”。

留影的路人。

坐在大街口进歺的年轻人。

不论是谋生的人还是求生的人都需要的街头小摊子。

匆忙的行人。

秋阳暖身。

这个路牌很清晰。

忙碌的清洁工。

等着过街的人们。

“韩国城”对面的高楼。

“美容”是老韩的“主打”。

遁入地铁站的瞬间!

这便是今天的纽约,今天的百老汇32街的韩国城中午时分的光景。有了这组及时通报,你不用亲临纽约饱受吃洋饭、听洋话的折磨,却能与我一样小逛一次“韩国城”,这便是网络带给我们的神奇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