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拍自昨天提到的那条河边商业“街”,它不是沿河而建,而是“指向”哈德逊河和河对岸的曼哈顿。准确地说来它只是两排房子中间的一块空地,北面是电影院B的停车场,东面是“小公园”D和另一处伸进河中而建的住宅区C。由于卫星地图的“保密级别”,目前显示出来的建筑工地E,其实是早已修好。由于周围有很多中高档的住宅群,这里的商店逐步增加似乎生存得很好。

这里安静洁净,空气透明。如果不是偶尔有车进出,我几乎会以为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行走。当然商店里有着为数不多的顾客,不过与其说他们是来购物,不如说他们也是来闲逛。

沿街的服装店居多,服装的品种也是中青年和儿童的居多。

这里几乎没有卖老年人服装的店。

这里卖的多是生活便装。

大概也不会是什么名牌。
我进去审了一下价格虽然不是太贵,但隔壁还有更经济更实惠的“打折店”,所以这里依然不是我这个消费群体的首选。

这么保守的式样,但做工一流,价钱也在百元上下,大概是为那些一年只买三、五件衣服的中老年人准备的吧?!

能把简略的男式衬衫布置得如此生动,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想象力。

同一品牌的女式包。

一般在外面拍照不会有什么问题。

进去拍照就需要一点技巧和勇气。

这是一个礼品店,左面架子上的玻璃瓶里装的是香喷喷的蜡烛。

有人专门收集这个系列的亚光瓷娃娃,据说是欧洲生产的。

手绘高脚杯,放在一起很漂亮,但谁家会买这么多呢?!

美国是个“卡片”大国。

无论是生日节日婚礼祝贺,一概要送张卡片外带礼物。
甚至有的人家死了狗,都会收到“吊唁”的卡片。当然不是送给狗狗,而是送给伤心的主人啦。

这是一个卖“民俗”风格的生活用品的“家居店”。

商品想象不到的“土”。

这是放蜡烛的玻璃罩。

这是另一家连锁销售的“家居店”。

卖的东西较为时尚。

宽畅的店里只有两个营业员和两三个顾客。

这里的商品为美国中等收入的家庭所青睐。

也就是说这里不是穷人买东西的地方。

这里不是真正的家俱店,只有一些小桌椅。

做得很精致的装饰铁花挂屏。

最后一家商店橱窗玻璃亮铮铮,我拿不准卖什么就没进去。
在美国,很多来探亲的中国老人都不敢一个人进商店,其实是自己怕自己。谁都明白“来的都是客”这个道理,可因为语言不通,特别害怕受到殷勤服务和“盘问”。后来我学会一句英文以一挡十,现在我把它贡献出来,帮助和我一样胆怯的“老”同胞。那就是进了商店随它怎么问,一概回答:Thank
you !I only look
look!(“谢谢!我只是看看!”俺这是标准的中国式英语!管它的,管用就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