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寻找“组织”》的这篇文章中提到过我和教会的关系,挺功利的,就是为了去学习英语。准确的说,我去的AWCA只是一个基督教会的“外围组织”,相当于国内某些机构里的“群工部”。它的全名是“亚洲基督徒妇女联合会”,它当时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韩国的移民度过“适应期”。
>
这几年由于本地区的华人迅猛骤增,便增设了“华人部”,把我们这些中国老人团结在“神”的周围,以挽救我们这群“迷途的老羔羊”。
>
我们郡的中国人,很少有“举家移民搬迁”来的。这里的中国老人绝大部分自我感觉都很良好,一般在国内都有房子、退休工资和医疗保险,所以对美国的生活状态就有了抱怨和挑剔的资本。大都是子女留学毕业找到工作在美国立稳脚跟后,接来和孙子们“共享天伦之乐”的。所以哭哭啼啼没饭吃的没,怨天尤人嫌不好玩的人多。于是教会把我们聚在一起希望我们“玩得高兴”。
>
我参加AWCA的活动已经快一年了,除了冬夏有短暂的假期,每个星期五的上午九点到中午一点,我们都在那里活动。一般第一节课是一位“时尚而英俊”的台湾牧师给我们讲“神”,唱赞美诗歌,还伴有简单的舞蹈动作和相互之间的握手和拥抱。他的歌唱得很好,一边唱一边加“和声”还用脚打拍子,也很会讲话和跳舞。看来当牧师也不容易,哪里都需要多才多艺的人。
>
有时也讲一些常识,帮助我们了解美国认识自己。
>
>
讲如何与美国人相处。
>
>
和一些诸如怎样“填表”之类的实用技能。
>
第二节课是安排“讲座”,大都是关于健康养生的。我也被邀请讲过一次,题目叫《老年人着装漫谈》。因为受欢迎,又讲了第二次。第二次着重讲“旅美探亲老人的仪容仪表”。这里的中国老人大都在国内有一份退休工资,来到美国坐享其成一毛不拔,谈不上“穷”。出门时习惯性的不带首饰不化妆,让别人把我们排在Japanese和Korean的后面去了,让我们的心很受伤。
>
第三节课是英语,这是我的主要目的,可惜只有四十分钟。讲课的老师也是个台湾女孩,看着她在黑板上写的繁体字,我感到一下子时光倒流五十年。
>
第四节课是“运动”课。有时是由一位广东老人带我们做揉眼睛扭屁股叩脑壳的养生操。有时是由一位住在唐人街的女士,带我们跳“神”舞。就是伴着歌颂“神”的歌曲,比出一些类似当年“忠字舞”的动作。虽然让老黄啼笑皆非,但出于尊重还得跟着比。
>
十二点结束课程,年轻的“义工姊妹”为大家作好午饭。
>
免费的午餐是为了让大家在一起边吃边讲,有一个交流的机会。
>
有些节日还会收到礼品,这是韩国食品店送来的“汤团”。
>
上个星期五,教堂又“开学”了。这是“董事长”在发言,她是老韩,在这里只有讲英文,由旁边的那个中国留学生小孔作翻译。
>
小孔还没有毕业,她是学“社会资源管理”的,现在先找个实习的机会管理我们。
昨天上午她打电话通知我,要我在第四节“运动”课时,带大家“扭秧歌”。我接到“神的旨意”就马上行动起来:上网找了些不温不火不快不慢地秧歌舞曲和一些秧歌教学视频,一看太难了,只好自己构思编辑。今天一早起来,看着视频“试跳”了一上午,跳得一身酸痛,下午做饭时手臂都抬不起来。
教会的华人哪里来的都有,我不知道唱着“正月里来是新春,赶着猪羊出了门。猪呀,羊呀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雄的解放军…….”的“拥军秧歌”,在教堂里响起来时会是个什么情景!?没准“神”听烦了颂歌也想换换感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