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月亮按:今天是老美的“感恩节”,我们要去女婿的朋友家聚会。关于感恩节的火鸡
去年已有写过,今年就不再重复,有兴趣研究民俗的朋友可打开一读。
为了让朋友们节日开心,发篇“老文”。有雅兴者不妨“合唱”一二,先看看我在纽约街上“唱”的山歌,不乐不算数~~~~~~~哈哈!
当年在云贵川当过知青的明友,即使是不会唱山歌,至少也听过山歌吧?“山歌”者,顾名思义,就是在山上唱的歌。“山歌”的基本形式是:七个字一句,四句二十八个字。和“诗”的形式表面上一样,可内部结构大相径庭。前者的语言是越简单直白越好,后者却是越引经据典越妙。

(黔东南梯田)
我喜欢山歌,因为我自己就是个“透明度”为A级的直爽人。
记得64年我初中毕业下乡时,本来是准备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脱胎换骨勇做革命接班人的。可是在贫下中农眼中,觉得我们高低也算是文化人,便把他们认为最具文化性的山歌展示给了我们。其中大多数为“情歌”,虽然谈不上高雅,但很有趣。只是我们那时太天真,认为“谈情说爱”就是“腐化堕落”。为了“拒腐蚀永不朽”,竞没有很好地用笔把它们记下来。直到前年看CCTV的“青年歌手大赛”时,看到“原生态”的演唱受到大众狂热的追捧,才发现“这是一个好东西”,可是已为时过晚后悔莫及了。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
我记得的“老山歌”已不多,录两首在这里抛砖引玉吧。本来山歌就是“我唱山歌你来和”的大众文化,如果你愿意和我“对歌”的话,请!

(贵阳市郊)
“山楂花开朵对朵,刺藜花开托对托。高楼大厦我不去,宁愿跟哥蹲岩脚。”(没想到几十年后,我会来待在高楼大厦的纽约,没有机会“跟哥蹲岩脚”了。)
“火烟秋秋(“熏”的意思)妹在屋,甑板响响在切肉,心想留哥吃顿饭,背时男人(又)在屋头。”(哈哈!“婚外情”哪!什么时代什么地方都有。)
“昨夜等郎等得憨,等哥不来好心酸,前门用把扫把靠,后门用根灯草拴。”(思念之情跃然其间哪!)
“唱山歌来唱山歌,唱个山歌丢上坡。早上才把你砸死,晚上砸死你家哥(丈夫)。”(哇!这个歌手是不是太厉害了!)
……………

(贵州榕江风光)
来到美国后,一日,早起。博文无题。竟突然起了编山歌的念头,信手拈来胡乱编,似乎不难,基本功还在,一个钟头就编了七、八首。
好吧!我要“开腔”了,虽然在美国不能扯着喉咙唱。
“山歌不唱N年多,喉咙起了“贼”(蜘)蛛窝;三朋四友来PARTY,先说闲话后唱歌。”
“拿到签证笑咪咪,要去美国坐飞机。飞机飞过太平洋,眼泪汪汪想爹娘。”
“好久没到纽约来,纽约高楼排对排。拧开龙头喝凉水,一个青蛙跳出来。”
“你说美国好地方,我说中国也不差。洋汤洋菜吃不惯,牵肠挂肚想回家。”
“高速公路真希奇,小车大车密麻密。大的大得像房子,小的小得像条鱼。”
“三月花开是清明,中国人民要上坟。大洋彼岸无坟上,祖宗八代不能忘。”
“七月里来秋风凉,女儿给我添衣裳。名牌打折真便宜,买得潇洒又疯狂。”
“圣诞节来好快乐,时代广场看球落。撞到我们不要紧,撞到别个有话说。”
“四点过钟天擦黑,说是今晚要下雪。清早老师来电话,下雪天气在家歇。”
“一人在家闲得慌,想起回国泪汪汪。打开电脑写博客,轻轻松松熬到黑。”
………………
以上是我信口胡诌的“中西合璧,中为洋用”的现代“山歌”,你有兴趣也编几首来助兴,“重在参与”啊!
我想,如果我们的有识之士在
“手机短讯”中编辑一些“与时俱进”的山歌,一定会受到现代年青人的格外青睐!
相关链接:我唱山歌你来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