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快到山顶的路边停车场,所有的汽车均“到此为止”。左侧的山脊上有一条山路,你可以选择从这里爬山至顶峰,然后从峰顶坐电梯回到停车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从停车场坐电梯垂直提升80米上到顶峰,在饱览无限风光后从顶峰沿着山脊慢慢地走下来。我们选择了后一个的方案,进入这个修建于1929年的阴冷的隧道,排队等待乘坐电梯。

我们坐电梯很快到达山顶的大厅,右面的气象站如“鬼子的炮楼”般谢绝参观。

大厅里的图片记录着当时任州长的罗斯福总统批准修建该电梯的真知灼见。

这面蓝色的旗帜是纪念什么的呢?请知道的朋友告诉大家吧。

园形的山顶大厅外围有一圈观赏区,并在周围放置了许多“投币
”望远镜。每投下一个25美分的硬币,你可以看三分钟左右,但效果的确不敢恭维。

正北方,一览无遗。我真折服了这纯净的空气,这里离加拿大一百多公里,天边的群山应该就是美加边界了。

从山顶上俯瞰LAKE
PLACID,湖中的三个小岛清晰可见。阳光下,被船只溅起的破浪泛着道道银光。就在远处湖那边的山脚下,我们的居住地依稀能见。

这个木牌告诉游客:这里有条下山的小路。

我常年生活在海拔千余米的云贵高原,从未有不适之感。这次是从“零海拔”的纽约来,爬高的速度也快了一些,耳膜有如坐飞机起降时的那般疼痛起来。

山顶上的一块乱石“坪”,游人纷纷在此驻足。太阳大,风大,气温低,我们待了约十分钟便匆匆离去。

从山颠回首来时路,有人竟在一片乱石丛中作阅读状,如此之冷,不知是否能读得进去。

沿着山脊上只有铁护栏的“小路”踏上归程。

美国人说,要是给你修了阶梯,不就剥夺了你爬山的快乐吗?所以,脚下无“路”,那就抓紧栏杆慢慢下山吧。

快到山腰停车场了,我看见路中央的红车右侧,就是我们刚才乘电梯的隧道口。一上一下绕一圈看似又回到原地,而生命却因此多了一分经历,这便是人们不停“折腾”的原因吧。

山脚上来的车都穿过这个“城堡”掉头,我也钻进去“参观”了一下。楼上是办公室“闲人免进”,楼下有两间蹲位充裕的洁净的方便之处。还是老美想的好,你不用在累极之后,“内急”之时专门绕道为找它而急得满山乱窜且满头大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