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室外气温已达25度,阳光下比家里还暖和。纽约的冬天,动辄零下十几度。即使零上,残雪泥泞,走路也是个“艰难的历程”。被温暖的家关了一个冬天的老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享受初春阳光。我九点送走上小学的小外孙女后,略为收拾,吃点早餐就去了运动场。
运动场离我女儿家走路不到十分钟,中途要穿过一条车辆繁忙的主街。好在那儿总有一个警察或交通协管员,他们会指挥车辆停下,亲自陪着你过马路。一路上,还遇到许多韩国老人,虽然同是亚洲黄面孔,由于他们普遍比中国老人注重仪表,所以一眼便可识别。
春天到了,这辆小车在给棒球场上的草地松土。来这里运动的男女老少一般不进去,只是绕着这个棒球场行走。到了夏天,每周三晚上,这里放映露天电影。因为我总在夏天回中国,所以还没有去看过。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这十来个退休人员,都是来带孙子的。据报载,中国来美国探亲的“常驻”人数约二十万。我们常在这堆健身器材的空隙处做操,打拳,跳舞。因为这儿树多,在夏天就比别处荫凉。

走累了,跳累了,我们就坐在这儿聊天。今天聊的主题是“绿卡”。有个老太太的绿卡申请了两三年了,如石沉大海,一直没有下文;有个老先生拿到绿卡满五年,申请到了公费医疗,每月还有150美元的生活补助。老先生是复旦的退休职员,每个月三千余元人民币退休金就“扔”在中国银行了。

运动场的西北角是四号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从红房子门口的单行道进入。虽然这儿车多,但因为不准按喇叭,倒也不嘈杂。

带孙子并非中国老人的专利。运动场的西南角是幼儿的娱乐空间,地上铺着有弹性的塑胶垫,即使摔倒在地,也将毫毛无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