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篇之一;难舍的佳淆
(2006-07-05 22:41:24)
昨晚女儿来电话,通知我机票己定好,还是从北京出发,直飞纽约.心中猛一“咯瞪”:这下真的又要走了。便赶快提着我的折叠车,去莱市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什么水豆腐呀,毛豆角呀,鲜荔枝呀,米粉呀等等。虽然这几年有许多中国移民在美国办了农场,种中国蔬菜.除了特殊的地方菜而外,“大路菜”也还算得品种齐全。可是就象南方的橙种到北方就变成了柑一样,那味道始终有点儿变异。
美国政府对植物进口控制得很严,但为了吃到家乡味,还真有人挺而走险把“折耳根”带到了美国。据说始作诵者是弄了几小节“ 折耳根”卷在脏衣服中带过去的。然后“折耳根”就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美国的土地上长叶不生根了。记得2001年我们搬离堪萨斯时,把许多带不走的东西纷纷送人.一个贵州老乡特意打了电话来说:别的什么都不要,一定要把后花园里的几棵“折耳根”留给她。
这个老乡比我们有先见之明,带了些蔬菜种子去。硬在那郁郁葱葱的草地上开出一方莱地。撒上萝卜籽,几场雨过之后竟长出了红茎绿叶的萝卜秧。她利用美国的恒温恒湿高科技设备,居然做出了一坛子酸菜。开着她的轿车专门耗了半天,分送各位从中国江西、湖南、贵洲、口川、云南等赴美的“泛老乡” 。真可谓;异国送酸菜,意浓情也深呵!
我有一个同学是“投资移民”,自然是个百万富翁。那一日百万富翁突然想吃豆豉,他太太忙买了美国的大黄豆拣了洗了泡了煮了,却找不到稻草来沤。想想用稻草无非是保温,便专门去买了个小温箱来发酵。三日过去,打开温箱一股豆豉香味扑面而来。心想此下大功告成矣!谁知揭开盖子,除了正中间心心里有几粒豆子象豆豉,外面整个一圈都炕成了干豆子。然后她弄了点香莱拌了这二十来颗豆豉,总算聊解百万富翁的乡愁之馋。
去年在纽约,发现许多超市包括卖美国食品的超市,都有贵州产的“老干妈”辣椒系列的辣酱卖。我和女儿喜出望外,买了许多收藏起来准备慢慢吃。有了“老干妈”垫底,什么样的面包我都咽得下去!甚至半年探亲期满,竟无与往那份恨不得马上冲回中国海吃的渴望!
在人的七情六欲中,最难改变的是食欲!其固执超过了其它的欲望。所以对家乡小吃小菜的挂欠,就成了许多人回国的动力。实在回不来的,只好约上几个老乡聚在一起,举行“精神会餐”,大家讲的讲听的听,边听边把口水咽到肚子里……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