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妈按:前两天听说一位朋友刚生了小孩后,自称得了产后抑郁症,每天都要哭几次。山妈非常理解,由于产后失血,荷尔蒙变化,乳汁分泌等等生理原因,血虚、肺气虚,产妇是很容易有抑郁、悲伤的情绪的,山妈刚生完小山的前几天,每天黄昏十分,大约晚饭前也有那么一阵,觉得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心里闷闷的。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生理反应,不要太在意,很快就会过去的。不过如果发展到抑郁症的状态,往往除去生理因素,还有很大的心理因素。以下是山爸写的一篇文章,是山妈和山爸共同的体会。我也曾在前段时间记录过一些,希望对有这类问题的朋友有所启发。《初为父母,从忙乱到幸福》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8d9b0d0100fg3t.html
产后抑郁症(2009-11-19 22:47:47)
所有的抑郁症都是观念的矛盾。内心潜伏一种想法,时而上浮搅扰自己。这想法又与日常自己嘴说的奉行的表现出来的观念和面貌冲突。丢弃日常的观念或面貌,不敢;压制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欲念,无效。人在矛盾中越发煎熬,又不敢向别人和盘托出,自己又消化不了,思维的反复拉锯最终酿成抑郁症。
得知有“产后抑郁症”以后,我曾经想到过可能是产后气血大亏造成的心阳不足所致。后来自己切身体会了初为人父的艰苦之后,略一思维,当即明白了其中缘由。
其实很简单。初为人母太过辛苦疲惫不堪,我想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或多或少地想过一点,就是还不如不要孩子呢。或许有些平日里就容易浮想联翩的人更会不由自主地进而想到如果不要小孩那么要怎么处理掉呢?一下子又会大骇,我怎么能这么想!这就是所谓“产后抑郁症”的根源。
人在最疲劳且完全不能自主的状态下,一时不能适应必然会有所抱怨的。只要接纳这种情绪和想法,知道它再正常不过了,所有负面的情绪和思维就会慢慢过去。但是如果因此以为自己内心有不负责任甚至残忍,再把这种以为进一步清晰化,问题就来了。对自己想法的质疑最后会变成对自己人品的质疑。这种质疑一旦不能通过和人无保留地交流来舒解,人就开始了无休止的自我怀疑,最后就是抑郁症。
须知,人的想法和行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在思维上情绪上短时间的偏离,不表示一个人品质上的虚伪或恶劣,一个好人和坏人的根本区别恰恰就在于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对自己的评判也应该以行为而非一闪念的思维作为依据。更不必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从没有烦恼或烦躁的时候。其实,圣贤之所以是圣贤,首先就是可以很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不为自己稍许的偏离而自寻烦恼。
禅宗六祖慧能就说,“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六祖都做不到,你一个产妇就能做到了?哪怕你在孩子哭闹最严重的时候,心烦意乱到极点,咬牙发狠地想,不如把他扔了或者掐死,有了这般想法也不必害怕或自责。你该哄孩子就哄,该喂奶就喂奶。等孩子睡了,你终于有时间休息一下了,你再想想看,你把孩子扔了或掐死了吗?如果没有,那你害怕什么呢?明天继续喂奶就是了。有了想法就让它去有好了。
解决抑郁症的良方就是,想就想它的,你还干你的。
如果以为因为没有经验造成的慌乱和疲惫就是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实在是把人心想的太简单了。慌乱和疲惫都是说给人听的,真正的原因是自己不真实,不能直面内心最真切的想法,怕这个想法浮出睡眠从而影响了自己。产妇在最疲劳的时候,想不要孩子厌恶孩子都是很正常的情感反应,不要不承认它,应该接纳它。接纳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之后,才能不让它继续牵绊着自己。很多不良情绪,你一旦清晰地认识到它并接纳了它之后,它反而很快就过去了,压抑它才是痛苦的根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