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享宜居”怎能限于城区
丁智良
日前,《岳阳日报》头版以《碧水蓝天享宜居》为题,报道了近几年来岳阳市在治理城市污染、改善城市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作为岳阳市民的一员,笔者深感欣慰。但欣喜之余,笔者觉得有必要代城郊市民进上一言:“碧水蓝天享宜居”的范围和受众不应仅限于城区,还应尽快向城郊和农村辐射、发展。
近几年来,岳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秉承“宁愿少一个GDP,也不可多一个COD。”这一共识,在治理城区环境上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围绕“建设可以深呼吸的水墨丹青岳阳”为目标,狠下重手。先后启动城区蓝天工程、城区产业“退二进三方案”;严格控制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关停淘汰“五小”污染企业;关闭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和化学制浆生产线;否决一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这一系列强力举措,使岳阳城区的空气质量有了质的提升,居住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真正还了城区市民一片蔚蓝的天空,同时也使岳阳异军突起,拥有了与大连、珠海等老牌旅游名城叫板的实力和底气。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生活环境更舒适了。”然而这一切仅属于城区居民的“福利”,对于僻处市郊的广大小城镇居民和农村群众来说,却是一个美丽的向往和梦想。让这些居民在欣赏城区胜景之际,不免“心有戚戚焉”!岳阳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城市,辖区内有巴陵石化、长岭炼化、华能电厂、泰格林纸、洞庭氮肥厂等一批大型、部属化工企业。这些巨无霸化工企业大都地处市郊,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大量贡献“GDP”的同时,也在持续不断地制造“COD”,不但污染着天空、土地和水域,更是侵蚀着广大群众的生活和生命健康。
作为化工重灾区的云溪区受害尤烈!境内不但座落着巴陵石化、长岭炼化两大化工央企,区政府驻地旁边还有一个集合了诸多小型化工企业的工业园,同时又毗邻华能电厂、泰格林纸,虽然近几年这些企业在治理排污方面下了一些功夫,但仍“危机四伏”。从岳阳出城往北不远,便见烟囱林立,时刻于高空中喷吐着浓浓的烟尘,将云层涂得一片灰蒙。再往北去,进入云溪区境内不久,就会闻到阵阵刺鼻的异味,这便是俗称的“云溪气味”!路过该地尚且如此,遑论那些时刻处于化学气味“薰陶”之下的当地居民了。而有些县区还不以此为诫,仍在不断引进化工企业,建设所谓的“工业园”。这实际上是在拿百姓的生命营造政绩!不能不令人为化工区域内群众的生命和后代的健康成长倍感担忧!
要改变这一现状,唯有市委市政府如治理城区环境一般,痛下决心,全市上下统筹部署,采取雷霆手段强力整治,将治理的触须延伸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实实在在地为全市人民滤清每一片碧水、擦蓝每一片天空。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非仅岳阳地区,这也是全国各地广大人民的深心热望!期待“碧水蓝天享宜居”早日成为每一个公民的“福利”待遇,还给我们的后代一片永久的快乐息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