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八大处位于西郊翠微山、卢师山和平坡山之间,三峰环抱古刹8座,人称“西山八大处”、八大刹,是首都著名的风景区。8座古刹依次为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庵、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
二处-灵光寺
灵光寺在翠微山东麓,始建于唐。寺依山而建,登上20米高的石阶,就是大雄宝殿,内供1989年泰国已故僧王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大殿后的佛牙舍利塔,高5l米,八角十三层密檐,配以碧瓦金刹;塔身内部分作七层殿堂,佛牙舍利堂中设置金刚座,以七宝金塔供奉佛牙舍利。根据佛教史藉的传说,佛陀入灭后,有两颗灵牙留在人间,一颗传到斯里兰卡,一颗辗转传到中国。1964年6月25日,中国佛教协会在灵光寺隆重举行了佛牙舍利塔开光典礼。
佛牙舍利塔
灵光寺东侧外墙
三处-三山庵
三山庵在灵光寺西数百步,位于翠微、卢师、平坡三山之间,故名三山庵。庵建于金代,正殿山门前,陈列一块长方形汉白玉石,上刻天然山水、人物、鸟兽花纹,俗称“水云石”,为八大处一宝。
四处-大悲寺
大悲寺位于三山庵西北500米的密林深处,在平坡山的半腰上,始建于辽金时代。正殿大雄宝殿供奉三世佛,两侧十八罗汉是用檀香木掺细砂作胎而成,为八大处雕塑中的精品。
大悲寺山门
五处-龙泉庵
龙泉庵又称龙王堂,位于大悲寺西北,建于明代。庵内石洞有清泉从石雕龙头汨汨而入方池,水质清甜,游人多喜品茗。大殿龙王堂内供奉龙王。两旁是雷公和电母。香界寺也在山腰,始建于唐,为八大处最大的一座寺院。寺院依山势顺坡而建,齐整宏伟。大雄宝殿内供奉三世佛,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前有两块石碑,传说康熙帝来此进香,曾腿软跪倒在地,觉得地下有物,命人挖掘,得此石碑,便题了“敬佛”两字;石碑后面为线刻“大悲菩萨自在像”.让人好奇的是,观音菩萨长着胡须。其实观音信仰传入中国时,原是伟岸男子相。但观音法力无边,有32化身,其中7种为女身,以后所见观音多为美貌女相。实在是为了满足广大女性信徒崇拜的需要而演化的。
龙泉
六处-香界寺
香界寺位于平坡山,
是八大处面积最大的一座寺庙,始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60年)。
香界寺依山取势,气势雄伟壮观,是历代帝王游山驻跸之所。寺分左、中、右三路,共五进院落。
中路行进,山门殿上方悬一石额,上镌"敕建香界寺",二进院落内古松虬枝盘旋,张牙舞爪,故称"龙松"。另有钟鼓二楼分列左右。后为天王殿,面阔三间,内供四大天王,契比和尚(大肚弥勒佛)和韦驮。
香界寺山门
香界寺内的祈福菩提树
七处-宝珠洞
宝珠洞位于平坡山顶,创建了清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
寺前有一座木结构牌楼,匾额内外分镌"坚固林"和"欢喜地",为乾隆皇帝御笔。过牌楼前行,可见一天然巨石赫然路旁,石上约略可见行书《宝珠洞诗》,落款处镌有乾隆御玺印迹。
宝珠洞临崖而建大殿两层,其中"眺望轩"观音殿连同左右配房形成一层院落。观音殿后有一石洞,宽广约四米,洞内砾石如珍珠黑白杂陈,晶莹闪烁,固此该洞以"宝珠"命名。相传康熙年间有一海岫禅师在此梵修,多次受到皇帝召见。据记他能诵经驱鬼,故又得名"鬼王菩萨"。洞内原有他的肉身法像,早经毁坏,现为汉白玉石雕像。宝珠洞项上为阿弥陀佛殿。原有额曰"舍轮妙果"右边横额曰"云卧天窥",皆为乾隆御笔。
七处是远眺京城美景,观赏日出的极佳处,故有"京西小泰山"之誉。

禅院

宝珠洞
八处-证果寺
证果寺始建于唐天宝年间(又传建于隋仁寿年间),是八大处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寺中一株古黄连木树龄600年以上,为京城所独有。 证果寺坐北朝南,位于卢师山腰。山门石阶数十级。阶下竖有二碑,山门之上石额镌有"古刹证果寺"字样。山门以北为大雄宝殿。殿前有铜钟一口,铸于明成化六年(1470年),钟身铸有《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字样隽秀,铸造精良。殿东为禅堂院。

证果寺山门

证果寺大雄宝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