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影时尚文化我记录娱乐 |
分类: 体娱世界 |
1982年夏天,达城遭遇百年未遇的洪灾袭击。就在洪水来临前一天,一部横空出世的武打电影,在各大影院上映(准确说,当时达城只有红旗影院、人民影院、大礼堂、工人俱乐部四家影院,加上朝阳露天影院),它就是香港出品、内地武术精英出演的功夫片《少林寺》。
那些天雨一直下,恰巧我逗留达城。先在通川桥上看热闹,看到洪水还在上涨,可我与众多围观群众一样,丝毫不觉紧张。末了到大礼堂,见证了《少林寺》上映的空前盛况。后来我在不同场合至少看过三遍《少林寺》,居然能够不厌其烦,可见影片的超强吸引力。公开资料显示,《少林寺》1982年在内地公映后,以1毛钱的票价,创下了161578014元的票房纪录。折算成现在的消费,不知是怎样的票房奇迹。
有观众评论,《少林寺》是一部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它一反旧式武打片中那种纯表演的花架与镜头技巧的卖弄,通过李连杰和他的一班武术队员们朴素真实的功夫,让观众真正欣赏到了中国功夫。对此我十分赞成。影片本身是无可挑剔的,只不过《少林寺》毕竟出自香港,还不是内地真正意义上的武打电影开山之作,多少有些令人遗憾。建国后内地最早的功夫片,或许是北影厂1981年拍摄的《神秘的大佛》,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以致险遭禁映,可终究还是得以公映。观众对它褒贬不一,但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收入。
《少林寺》大获成功,成了国内功夫片的催化剂,促进内地武打电影快速兴起,一大批武打电影相继问世,形成中国电影分类的一个重要类别——动作片,它的拍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制作也越来越精美,人物也更加有血有肉。此后多年,仅仅与少林有关的电影,就有《少林小子》《南北少林》《新少林五祖》《少林足球》《新少林寺》等。
随着《少林寺》轰动世界,在全球掀起了中国武术热,武打电影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而在国内,《少林寺》的影响持续发酵,带动了若干关联产业兴起,比如武校(武馆)、武术报刊杂志。那个时候,无论城市乡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各种不同规模的武校(武馆)。
就在我家乡小镇,一位远亲的外侄受《少林寺》影响,初中没毕业便弃文习武,专程远赴河南拜师,学成归来即在镇上礼堂开起了武馆,教人强身健体,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我多次看到他带领众徒拉开架势操练,“哈—哈—”之声威武有力,与功夫片场景相差无异。只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他的徒弟大多是黄口小儿。
后来听说他南下广东,做了某富豪的保镖,混得风生水起。传说他待人仗义豪爽,如果有家乡人在广东遇到麻烦,只要他出面就定能“摆平”。再后来,听说他在一场江湖对决中客死异乡,时年应该不足30岁,他甚至还没有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