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往事(六)
(2021-03-01 23:20:24)
标签:
电影时尚文化我记录娱乐 |
分类: 体娱世界 |
文革结束,中国电影迎来春天。
那个时候,乡镇几乎都有电影队,条件稍好的也建起了影院,人们看电影更加方便,观影条件也大为改善。
我在小镇影院两次见证观影奇迹,都与解禁片有关。
文革时期,一大批国产电影被当作“毒草”禁映,包括《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三四十年代经典作品,也包括《刘三姐》等建国后拍摄的优秀影片。文革结束,拨乱反正,这些影片得以重见天日。
《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打破了小镇往日的宁静。看似平常的一场电影,我没料到观众会蜂拥而至,而且连续三日上映,依旧热情不减。习惯了角色好坏分明,却不食人间烟火的电影,突然打开一扇窗户,清新的空气、美好的情愫扑面而来,让封闭压抑的观众情不自禁,终于迎来彻底释放。人们从影片中看到了与现实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对美丽善良的素芬报以同情,对始乱终弃的张忠良则满是鄙弃。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等大牌明星的高超演技,让未经世事的我们眼界大开。
随后上映的《刘三姐》,更是连续放映十数日,而且场场爆满。据我所知,不少人看了一遍又一遍,还听说有人疯狂到银幕下向“刘三姐”表白示爱。即便小小少年如我,也被刘三姐的清纯美丽和动人的山歌深深吸引。
多年后我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女士说,一位香港观众看了99遍《刘三姐》,而且每看一场写一篇心得体会,打算写满100篇向黄女士表白。1980年黄婉秋到东南亚演出,人没到票早卖完了。一位马来西亚华侨因为鼓动很多华侨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惨遭15年牢狱。1998年黄婉秋在马来西亚听到这个故事,她问那位先生后不后悔?先生说:“为了看《刘三姐》不后悔,坐15年牢也值得!”可见《刘三姐》的魅力有多大。可惜当年无法统计票房,如果能够统计,我相信这些影片的上座率丝毫不输现在任何一部商业大片。
这个时期的中国电影,我认为最好看的是《刘三姐》《五朵金花》这样的文艺片,有情有爱有民族特色,电影插曲也特别经典。此时我不再是小男孩,“打仗”的电影也不再是我的最爱。
而香港电影《三笑》的上映,则再次刮起一股旋风。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曾经多次搬上银屏,但1964年出品的电影《三笑》堪称经典,让后来者着实难以超越,即使大师如周星驰也只能望其项背。该片将美丽的湖光山色、江南戏曲杂腔小调和充满喜剧色彩的唱词、念白交织一起,加上“长城三公主”之一的陈思思、越剧小生向群等演员的精彩演绎,使影片高潮迭起,笑声不断,让观众在视觉、听觉上得到美的享受,在内地引起巨大轰动。
“一笑再笑连三笑,唐伯虎的灵魂上九霄”。那些日子,我陷入《三笑》好听的歌曲不能自拔,稀里糊涂从同学那儿辗转获得电影插曲手稿,像模像样地认真研读学唱。某天正在家里手抄歌曲,不巧被母亲意外撞见。母亲先是愕然,继而严厉制止,此时我才第一次听说,还有一种歌曲叫“靡靡之音”,可我分明感觉唱起来是那么轻松愉悦,到现在还能哼上一句:“叫一声二奶奶听我表一表,华安本是块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