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基督徒,但收藏了一套《圣经的事故》,对耶稣或多或少有些了解。正因为如此,我对电影《耶稣受难记》格外关注。
故事发生在最后的晚餐之后,耶稣抗拒了魔鬼的诱惑,然后被罗马士兵带到了耶路撒冷城内犹太法利塞教众的面前。他的言语被当成了僭越狂妄的疯话,大祭司和教众就这样宣判了耶稣的死罪。接着,耶稣又被带到执政官比拉多的面前,比拉多意识到自己的审判将无可避免的带来政治上的冲突,于是他决定听从希律王的旨意。希律王让百姓在耶稣和罪犯巴拉巴之间做出选择,结果是巴拉巴被无罪释放,而耶稣将接受惩罚。耶稣就这样被交到了罗马士兵的手中,饱受鞭笞之苦。然而,盲目的百姓仍然认为对耶稣的处罚远远不够。直到此时,比拉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得不将耶稣推向刑场。
耶稣背着十字架蹒跚的走在耶路撒冷的街道上,前方的路通往蒙难地高尔高沙。在蒙难地,耶稣被钉上了十字架。十字架上,耶稣经受了最后的考验,被上帝所遗弃。经受了恐惧的耶稣看着圣母玛丽亚,大声喊出了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的十字架使命完成了。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
刹那间,天地失色……
虽然电影表现手法极尽夸张,甚至拍的有些血腥暴力,但总体还算从容,把耶稣临死之前的人性一面展露得一览无余。其实,耶稣降生为人,才能在人的基础上和人沟通,也才能在人的基础上通过展露神迹显示神性与人性的不同。耶稣死后,天地变色,接着复活,获得新生,人性已完全褪去,他就成了真真正正的神。这正是影片震撼人心之所在。
据说当年自奉上帝之子这个名声的有二十几个人,但只有耶稣修成正果,被世人承认。其门徒的语言还形成新约文字。没有牺牲、没有奉献,没有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是不可能在人们心中成为上帝之子的。其实,世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人们评说一个人,不是听这个人怎么说,而是看这个人怎么做。
耶稣的一句台词,虽然似曾相识,但在特定环境下依然震撼了我:“爱热爱你的人,更要爱憎恨你的人。”换句话说,就是“我爱人人,人人爱我。”或许这就是基督教义之博爱。对于博爱,我的理解,神对人的宽恕表现在他在人类不断亵渎他的时候不是通过暴力惩罚,而是通过宽容来进行教诲。而作为凡身肉体,能够做到海纳百川,笑对恩仇,需要的何其博大的胸襟!
耶稣受难给我的启示是——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做人,无论身处何境,难能可贵的是坚守自己的灵魂;而博爱,似乎契合了佛家的慈悲为怀,更与当今世界提倡的和谐二字殊途同归,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不得不承认耶稣就是“先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