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刘小东讲述油画版《三峡好人》(图)

(2013-02-17 14:44:55)
标签:

转载

分类: 艺文欣赏
樟柯执导的《三峡好人》在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金狮奖,是近期广受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该片与当红画家刘小东的作品《温床》之间难以割舍的关系却鲜为人知。由于贾樟柯目前身处多伦多电影节,投资人淡勃、画家刘小东近日对此进行了解读。

http://www.cangdian.com/Doc/CangNews/images/060917071159_1.jpg

刘小东在奉节创作《温床》第一幅。 刘小东/供图

http://s8/orignal/49d196a10ee4820ac2257

http://news3.xinhuanet.com/shuhua/2006-01/26/xinsrc_2120203141349140433810.jpg
http://news3.xinhuanet.com/shuhua/2006-01/26/xinsrc_2820203141349093070411.jpg

刘小东的油画《三峡移民》

http://news.xinhuanet.com/shuhua/2006-09/30/xinsrc_062090330082039013121.jpg

http://news3.xinhuanet.com/shuhua/2006-01/26/xinsrc_2020203141349750132739.jpg


刘小东 《三峡新移民》局部

《三峡好人》仍然保持导演往常的纪实风格,平淡、沉静,镜头运用全景模式展览人的生活状态,记录着人的喜怒哀乐,瞿塘峡宽阔的视野正好符合导演的一惯广角 风格,剧中人和场景在三峡风景中成为独特的剪影,衬托着人的孤独精神,我曾经多次去过三峡,非常熟悉那些山石江水风俗,很喜欢在江边建筑平台上享受江峡特 有的恢宏空间视觉,导演选择三峡的远大空间作为故事的大场景,给观众带来舒适的视觉感受,但三峡景色非常恰当表达了中国人的淡泊人生,但导演将焦点对准着 三峡工程带来社会的生态变化,三峡风光于是便成为一个社会背景广角,见证着奉节作为库区的变迁。

 

片 尾韩三明远眺高楼上人走钢丝,不常见的奇观把熟悉场景顿时变得很客观,我想起刘小东的油画视觉手法,导演曾经为刘小东创作《三峡移民》拍摄了纪录片,刘小 东运用戏剧化的具象表现当下生存的状态和贾樟柯的电影纪实表现有着非常相同的想法,都是在描述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两人并不局限于对现实的纪录,都是凭着对 时代的敏感性,运用朴素的具象结构却表达抽象意念透露生命态度,贾樟柯是通过主角视线中的人走钢丝给电影提供了独特的启示,人们在不断变动中积极自我调 适,和三峡的从容宽阔融为一体。

 

片中前段还有这么几个镜头,比如韩三明和沈红望着空中飞过的ufo和 库区迁移纪念碑升上天空,这些近乎荒诞的镜头似乎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但我觉得如果没有这些荒诞镜头和走钢丝,片子还真的容易沦落为纪录片,人们看完就会没 感觉到什么,但这些荒诞镜头却让《三峡好人》留下了悬念,让观众不再把电影看作社会新闻报道,而是要处在独特的角度上鸟瞰历史河流中的浪花。

 

电影中运用烟,酒,茶,糖的汉字作为符号也是不错的象征手法,显现了生存的人性特点,我很欣赏韩三明亲家一些大汉在床上吃河粉的长镜头,端着大碗的河粉, 赤膊填充肚子,床上的几个人构成了活生生的原始状态,糖食品也用得相当有特色,韩三明和妻子处在拆房的大楼上,两人分着糖吃,这个时候韩三明把妻子找到 了,糖的分食细节显现了夫妻的感情,非常棒,大洞的远处楼房被拆而倒塌也很密切节奏,这时我又好像看到了一幅刘小东的油画。

片 子的标题非常抽象,但电影不动声色描述好人是如何产生其中,韩三明来到库区的初始遭遇让观众感觉处处是流氓地痞,一片黑社会,但让主角找到妻子却得益于这 类人的相助,电影展示那些人的不良习性和劣行反而塑造出真实的小人物,韩三明请小马哥吃饭,小混混显示出侠义热肠,成为“罩”韩三明的好朋友,电影告诉人 们生活就是这样,不用太多的道德诫训,人只要以诚相待,三峡好人并不是抽象的物体,人之间的隔膜是因为缺乏了解,并非他人即是地狱,韩三明的犟性格有助于 突破冷漠的局面,让人的铁心石肠逐步变成助人为乐,最后韩三明依靠诚心取得了人们的信任,并带工友们回山西挖煤,韩三明临走前远眺走钢丝的时候,镜头变得 富有寓意,三峡好人的概念还要继续延伸,生存还需要更多的智慧。

贾 樟柯电影是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的电影,不同于商业大片大肆张扬视觉入侵获寻高票房,也不同于新闻片的记录特征取得更高的收视率,贾樟柯电影是视听觉的启示, 废墟、“拆”、手机铃声、《上海滩》流行、突然断掉的电闸等等在《三峡好人》中转变成的有意味的图形音响符号,人们从中不是得到诫训,而是人生的领悟。


  关于电影
  《三峡好人》获奖很意外


  《三峡好人》源于刘小东的油画《温床》。但影片中并没有直接出现刘小东和他的作品,两者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内在联系——在变化迅速的今 天,人们该如何适应生活、社会。《三峡好人》讲述的是两个关于“找寻”的故事:煤矿工人韩三明从汾阳来到奉节,寻找他16年未见的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 会,决定复婚;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拥抱,跳完一支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真正记录了刘小东在三峡创作《温床》过程的实际是和《三峡好人》同时套拍的纪录片《东》,这部片子也在威尼斯电影节取得了不俗成绩——获得由欧洲纪录片协会和欧洲艺术协会颁发的两项大奖。同一个拍摄过程,只是通过对拍摄素材的不同处理,造就了两部不同类型的片子。
  对于获奖,刘小东的好友、著名艺术策划人武劲戏称“这是狗屎运”、“艺术界的一个传奇”。原因是所有演职人员之前对于获奖并没有太大期盼,正如记者在望京见到投资人淡勃、画家刘小东时,他俩都异口同声地说:“还没体会到惊喜的感觉。”


  能合作是巧合也是注定
  贾樟柯、刘小东、淡勃三个人走到一起,既是机缘巧合似乎又是注定。之前,毕业于西安美 院油画系的淡勃的身份是收藏家,曾经收藏过刘小东的第一幅“三峡”题材作品《三峡大移民》,贾樟柯也几乎同时看到这幅作品。在三峡夔门,影片《三峡好 人》、纪录片《东》开拍的过程,也是刘小东绘画创作的过程。“也许你不相信,从影片开拍到获奖一共近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仨还没在一起吃过饭、喝过酒,平常 在路上遇到,也只是打个招呼。”淡勃说。
  之前曾有 “《三峡好人》近期不会上映”的报道,淡勃坚决否认了这一说法:“目前贾樟柯正带着影片在多伦多电影节展示,大概10月,影片就会发行。”


  关于油画
  《温床》将赴法国“蓬皮杜”


  《温床》一共有两件作品,都为长卷式。第一幅描绘的是11个中国男人在打牌,模特都是三峡当地的农民工,人物背景是三峡夔门。第二幅作品的对象是一群泰国女人,两件作品的共同点是画面都出现了床垫,寓意“温床”。
   在刘小东的眼里,画作《温床》和《三峡好人》、《东》不可分割,因此每次也都是同时亮相。作为现场重要道具的两个床垫,铺满《三峡好人》和《温床》拍摄 过程的照片。“床垫现在被运了回来,最近又要被运到悉尼双年展现场,床垫的运费非常高,达到几万美元。”据刘小东介绍,明年3月,这些作品还将在以收藏西 方当代艺术品闻名的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展示。


  “非典”时开始创作三峡
  这不是刘小东首次以“三峡”为表现对象进行创作。2002年,刘小东以奉节为背景,结合北京某工地几个男子在风沙中扛一根钢筋前行的场景创作了8米长卷《三峡大移民》,引起轰动。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画中有两个人戴着口罩,这是因为作品创作的时期正值“非典”,见证了画家对那段历史的记录。同时,刘小东在这件作品中运用了自下而上的新画法,这是因为三峡的雨很难表现,他没有直接用画笔描绘,而是在画的最上端让颜料自然流下来,形成雨水飞洒的效果。
  2004年,刘小东又创作了《三峡新移民》,作品选用了倒三角形构图。一群人站在大坝旁边,一只被射中的芦雁从空中掉落下来。这两件作品在艺术文献仓库展出时,作家阿城专门为它们撰写了一篇10万字的文章。


  农民工“模特”意外身亡
  在三峡创作的一个多月中,刘小东最害怕的是得病,结果还是长了一身痱子。由于长期在太阳下作画,他的眼睛已经画坏了,回北京后很久都不能创作。淡勃也说:“吃饭需要和苍蝇赛跑。”然而,最让他们挠头的却是怎么和当地人打交道。
   “我7月去三峡踩点,一天发现路边有几个光膀子穿裤衩的当地人,他们平常以拆迁房屋为生。提出想画他们后的第二天,来了11个人,原本我想画12个人, 但考虑到他们都是一个村的,之间的关系很轻松,就临时决定只画11个人。没想到,因为制片人当天到其他地方拍片,没来得及和他们结账,第二天就全‘罢工’ 了。”刘小东说,等把钱补上,这些“模特”再来时,他傻眼了——这些人一个个洗得干干净净,之前穿的是那种带拉链、有口袋的破裤衩,现在都换了新短裤,完 全不是他想要的形象。
  刘小东指着作品中右侧第二个男子说:“这个人是这群人的头儿,没想到的是,他在拆迁房子时出了意外,被砸死了。这个人物之后再没能增添一笔。”


  关于自己
  曾在王小帅电影中当主角


  作为画家的刘小东和电影结缘已久。1992年,他与喻红出演王小帅的首部电影《冬春的日子》,这部电影主要根据他的个人经历改编而成,2000年,他的另一画作《自古英雄出少年》取材自王小帅的电影《十七岁的单车》;2004年他与王小帅一起在贾樟柯的电影《世界》中客串两个人物。
  “电影是鲜活的,绘画是宁静的,两者可以互相启发、刺激,激发出无限的火花。”刘小东说。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