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芳茗微语
芳茗微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49
  • 关注人气:2,8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亦足以畅叙幽情

(2013-06-17 12:40:48)
标签:

芳茗

莫愁湖公园

荡舟湖上

莫愁忘忧

楹联

分类: 合肥之外

亦足以畅叙幽情

 

http://s4/bmiddle/587a3c6bgdf8b74d870e3&690

http://s15/bmiddle/587a3c6bgdf8b7511c3be&690

 

    喜欢莫愁湖,是因为它的名字,莫愁,多好呀。进入莫愁湖公园南门往左行不远处就有一座桥,这座桥取名为“忘忧桥”。

    根据桥边竖立的一块牌子上的介绍,我知道忘忧桥是莫愁湖三道桥的景观之一,始建明末清初。民间赋予“忘忧桥”许多美好的传说,有诗句证“不信人间烦恼甚,愁来但向莫愁来,忘忧桥上乐逍遥,忘却我为失意客。”

http://s5/bmiddle/587a3c6bgdf8b75786944&690

http://s7/bmiddle/587a3c6bgdf8b75b76126&690

http://s8/bmiddle/587a3c6bg7cc1256526a7&690

 

    莫愁湖的这片水域,在城中间,周围都是成片的住宅。很美。在莫愁湖公园,欣赏了活色生香各种晨练休闲的人们,观赏了荷花,观赏了海棠林之后,我和友还租了一条电动船,泛舟莫愁湖上。在湖边走和在湖中的船上看到的景以及心中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让船速很慢很慢,就为了享受漂在水面上的感觉。风吹过来,那份惬意,无法形容。我想着比在大商场逛快活多了。

     荡舟湖中时,不由地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那首词《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哈哈,我们是莫愁湖中乐逍遥。

     我喜欢慢旅游的方式。旅游,找对伴儿,是一种享受。

 

http://s1/bmiddle/587a3c6bgdf8b7635ee00&690

http://s6/bmiddle/587a3c6bgdf8b765f3565&690

http://s12/bmiddle/587a3c6bgdf8b76a0c07b&690

http://s1/bmiddle/587a3c6bgdf8b76da2140&690

http://s1/bmiddle/587a3c6bgdf8b772f6070&690

  

    这尊莫愁女的塑像应该是莫愁湖的标志性景点了。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慧,乐于助人,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后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

http://s12/bmiddle/587a3c6bgdf8b7781fd9b&690

http://s8/bmiddle/587a3c6bgdf8b77afaae7&690

http://s8/bmiddle/587a3c6bgdf8b7803ac57&690

http://s1/bmiddle/587a3c6bgdf8b7838fb50&690

http://s3/bmiddle/587a3c6bgdf8b788ff5f2&690

http://s16/bmiddle/587a3c6bgdf8b78d8b96f&690

http://s1/bmiddle/587a3c6bgdf8b790ec720&690

http://s6/bmiddle/587a3c6bgdf8b7939bab5&690

http://s14/bmiddle/587a3c6bgdf8b79a8aaad&690

 

http://s4/bmiddle/587a3c6bgdf8bfad5a4b3&690    

   “怡情” 亭(我不知道此亭真名)

    两侧楹联:“于此间得少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是启功先生的墨宝。不知道是启功先生亲自为莫愁湖所书,还是从启功书法中集字而得?这于我不重要。关键是这副楹联,写得蛮美。

    于此间得少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

    从南京回来,查这副楹联的出处,得知是集句而成。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下联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句子。

    图中这些在此吹拉弹唱的人们,果真实践着:于此间得少佳趣;亦足以畅叙幽情。

    生活原本就可以这么美。


 

http://s2/bmiddle/587a3c6bgdf8bfb138a51&690

   

    这个很多人在里面吹拉弹唱的小亭,“诗境”以及两边的楹联“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却是启功大师的墨宝。

    文/芳茗 2013-06-17,MON

    图/莫愁湖公园一瞥。芳茗2013-06-14摄于南京莫愁湖。

 

 

 

 

    PS:没有导游,事先也不知道会去到莫愁湖。自由行之后,补充了解一些知识,下面是百度来的莫愁湖公园介绍:

   

    莫愁湖,位于南京秦淮河西。莫愁湖公园是一座有着1500年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资源的江南古典名园,为六朝胜迹。公园现有面积为58.36公顷,其中水面为32.36公顷。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水中海棠。胜棋楼、郁金堂、水榭、抱月楼、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莫愁湖自古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等美誉。

  莫愁湖古称横塘,因其依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因家贫远嫁江东富户卢家,移居南京石城湖畔。莫愁端庄贤慧,乐于助人,后人为纪念她,便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后在她的故居郁金堂侧赏荷厅的莲花池内,塑起了一尊二米高的汉白玉塑像,现已成为南京标志性景点之一。

  莫愁湖位于水西门外桥西,得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莫愁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聪明的河南洛阳贫家女子。15岁那年,父亲病死,为葬父只好卖身。正巧,家住建康石城湖边的卢员外在洛阳,见莫愁美丽聪明,就买为儿媳。莫愁葬父后,挥泪辞母南下。不久,北方边塞受到敌军侵犯,莫愁丈夫应征戌边,谁料一别十载杳无音讯。纯朴的莫愁把心思寄托在帮助邻里扶危济难的善行之中,深受邻里称颂。但遭公公反对,莫愁不堪诬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后人怀念莫愁,便把他住过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称莫愁湖。

  十里画廊,是整个莫愁湖景区最为赏心悦目的地方之一。它由细窄逐渐宽阔,呈喇叭状,且九曲回转,湖岔众多。这里湖水清澈,水平如镜,两侧苍翠青山和着蓝天白云倒影在湖中,可谓湖光山色,引人入胜。两侧,随着快艇掠过水面,不时惊起飞鸟串串。由于这里生态环境优异,引来各种珍奇飞禽不计其数,有鸳鸯、白鹭、野鸭、鸬鹚等数十种。湖岸上林木茂盛,花草丛生,时有一两处红瓦农舍掩映其间,恍若人间仙境。踏上阳春白雪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依湖滨而建的阳春台,相传为莫愁女习舞之所。阳春台与白雪楼隔水相望,相得益彰,并称“郢中双璧”。

  如今的莫愁湖于1952年经过整修辟为公园。大门上"莫愁湖公园"五个字是郭沫若所题。进大门正面是座假山、水池和喷泉,著名的胜棋楼就在后面。它坐北朝南,是一座古朴的两层建筑,楼下陈列着名人字画,楼上悬挂着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奕棋的画像。楼外两侧槛柱上的楹联云:"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胜棋楼的来历还有一段佳话: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筑楼湖上常召开国功臣徐达到楼上下围棋。徐达虽棋高一着,却不敢轻易赢棋,怕得罪了皇上。久而久之,为朱元璋看破,一次他对徐达说:"你每次下棋都故意输给朕,朕赢了也不光彩,你这样做是犯了欺君之罪!"吓得徐达连连叩首。他又说:"今天你要使出真本事与朕分个高下,无论输赢朕都高兴。"结果徐达果然赢了。朱元璋说:"卿弈棋如用兵,确实高明,朕不得不服。"徐达却说:"臣用兵、弈棋所以取胜,全仗万岁神威,非臣之力也。"朱元璋说:"此话怎讲?"徐达说:"请陛下细看臣满盘棋子的布局。"原来从徐达这边看,棋子分明摆出"万岁"两字模样。朱元璋龙颜大悦,即将此楼连同整个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称此楼为胜棋楼。

  胜棋楼西侧是莫愁女故居——郁金堂,"郁金堂"三字为刘海粟所题。前堂正中悬挂着陈大羽的"金陵第一名胜"的山水画、后堂中间是起居室,圆桌边坐着正在绣花的莫愁女塑像,左边是她的卧室。堂中一色的清末红木螺钿家具,古色古香。2012年5月5日,莫愁女故居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郁金堂西是南北两厅,东西有回廊环绕的赏荷亭,中间是荷花池,池中石上有一座2 米多高的汉白玉莫愁女塑像。只见她手挽桑篮、长裙曳地似凌波仙子款款而来,一对如怨如诉的双眼仿佛向四方游人诉说她的不幸。

  亭后为游船码头,有手划船、脚踏船和电瓶船供游客租用,现又增加了摩托快艇带游人环湖观景。莫愁湖占地54公顷,其中水面占三分之二,足够驾舟邀游一番。湖中心还有小岛一座,常有水鸟栖息,乘船可达。

  出花墙沿湖边向西不远立着一座高约3米、宽1.6米的"重修建国粤军阵亡将士墓记"碑刻。再过一座小桥即是粤军阵亡将士墓。该墓座西朝东,占地337 平方米。两个石狮在墓前守护着阵亡将士们的亡灵,八级石阶上是一座高约5 米的墓碑,上刻孙中山先生素笔楷书"建国成仁"囚字。碑后是高2 米多、直径约5米的圆形墓冢,后有弧形墓墙围护。碑文上述: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指挥张勋举兵南犯,企图复辟。孙中山命令粤军挥戈北伐,结果三战三捷。这次战役对迫使清宣统帝退位起到关键作用。这里所葬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阵亡的61位将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