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激发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2013-08-31 19:59:47)
标签:

教育

激发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深圳市红岭中学 陈先波

一、原由

     兴趣来源于生活,一些生命现象会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深圳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注意到很多生命现象,有的通过家长、老师的解答明白了,有的通过查阅资料也得到了答案,但也有很多被忽略了,被淡化了。虽说有的生命现象我们教师也不能作出解答,但有些生命现象,可以从高中或更深的生物学课程中得到答案。例如,曾有学生向我提出这样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生命现象。在一次意外的山火过后,山上那些低矮的树木和杂草全部烧焦,但有一颗大树,因树干高大挺拔,没有明显的烧伤,但几天过后,树上的叶子发黄并开始脱落,最后还是死了,这是为什么呢?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我觉得还是比较容易解释的,但对于一个刚入校的高中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但这个学生善于观察并想得到解答的求知欲是多么需要保护。由此我想到,在生物教学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他们注意或回顾发生在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尝试用学过的或将学习到的生物学知识、甚至自已设计探究实验,来找寻这些现象的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可行性分析

    深圳学生聪明、知识面广、求知欲强,缺乏解答相关疑问的保护机制和场所设备和指导教师的系统引导。而以此子课题为契机,学生利用住校的优势,利用研习和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生物园进行探究性实验,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学素养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三、实施步骤和计划方案

     第一阶段:生物课堂通过介绍高中生物学科体系,生物学基本素养的必要性,以及生物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时,通过抛出生活中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并指出学校可以让学生探究来解答你们生活中的某些生命现象。布置任务,将学生们提到的各种生命现象和疑问进行汇总,分类整理,筛选可行性课题。同时也欢迎学生从当天起,多留意周围的生命现象和由此产生的疑问,任何时候都可以向老师提出来,并有可能提供机会供他们探究,通过实验来解答相关问题。

     第二阶段:探究实验的实施阶段,其间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全程有记录,无论成功或失败进行总结分析,能改进的再完善。必要时,在全校师生面前做相应展示,从而使其功能进一步放大,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认可和承认,增强成功体验。

     第三阶段:全面总结和汇总阶段,有必要与大学或有关科研机构进行联系,使有关探究进一步深入,使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态度有更深的体会,助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四、学生们提到的生命现象和相关问题的探讨

     当学生们得知有这方面的研究性课题时,部分学生还是很兴奋,也很愿跟老师交流他(她)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存在的困惑,在这方面特别是2012届的韩晋亨、刘嘉杰等同学,他们总是能注意学校内发生的一些生物学现象和问题,并就此跟我探讨。现将收集到的有关生命现象和由此展开的讨论归纳如下:

    1.一个湖北的学生讲到,自己小时候住的村子有一个很大很粗的树。在小偷正在锯这颗树的时候被发现逃走后的第二天,在村里的一位大爷带动下,对这颗锯伤近三分之一大树的进行了急救处理。他们的做法是将大树的部分枝叶除去,并在断截面涂油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但最让他不明白的是,他们将面粉调成浆糊状,填充在树基被锯开的缝隙,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好。为什么要向锯开的缝隙中填充面粉调成的浆糊?当然急救措施很得力,那颗大树活过来了,最终锯开的伤口也完全愈合,长到一起。后来这颗树好象以移栽的形式被卖掉,移栽后怎么样就不清楚。针对该生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的关注,能保持到高中阶段,仍有如此求答的热情,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在多个班将这一生物现象介绍给多个班级的学生,同学们也充满对这一问题的好奇,并交流给出了很多说法。当考虑到纤维素属亲水性物质,同学们终于明白了其蕴含的生物学知识,也对普通老百姓的智慧倍感钦佩,也极大提高了学好生物的热情。

    2.在地处三面环山的红岭高中部住校上过晚自习的同学都知道,每年的4-6月份,在暴雨来临时晚上(特别是较长一段时间干旱后),就有很多会飞的蚂蚁(土白蚁),飞进教室,无论怎样及时关门窗,还是能从门缝、窗缝钻进来,那时的教室必将出现大捕杀的情境,胆小一点的同学还真有被那情形惊咋到。就有同学问是不是白蚁,为什么会这么多,并飞向亮着灯的教室,有的同学在自己家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有没有比较好的捕杀方案?我见到的有同学用报纸浸水铺地面,剪开盛牛奶的包装盒进行诱杀,剪开盛饮料的包装盒进行诱杀,在纸上洒驱风油等,同学们也问到我应怎样做才更有效,尽可能减少飞蚂蚁对学习的干扰,是不是生态灾乱的一种反应?

     3.2011年12月9日,红岭中学三十周年校庆的庆典日,作为庆典活动的一部分,学校邀请部分校友、领导和学生在学校孔园种植纪念树。有学生注意到,种植树的树干上,为什么钉了好多小木块,过一段时间后,树干上的小木块又被园艺工人取下来,这里面有什么生物学问题吗?

    4.在红岭高中部的B1楼,有一个新建的假山喷泉,有学生注意到,在放养到池子中的鱼,为什么会大量的死亡?是水体缺氧吗?可喷泉一直有水再流动,水体中存在有害有毒物质?水体中食物不足?这种群中有致病致命的微生物感染?

    5.在讲到必修2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多倍体相关内容时,有学生就问到为什么选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否直接处理种子或植物的其它部位?通过神舟“六号”搭载的种子,也是萌发的种子吗?当对搭载的种子应是萌发的种子给予明确解释,是因在DNA复制时,最易诱发突变,而萌发的种子才有细胞旺盛的分裂,才有DNA的复制。学生思维转换真快,马上就有学生提出,那宇航员体内的精(卵)原细胞同样有DNA在复制,也易发生突变,从优生或人性话的角度来讲,宇航员是否都应有孩子以后才可以飞向太空?还来了一句,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宇航员跟家长通话中,都有孩子。

6. 在讲到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的培育相关内容后,有学生提出,既然果实的发育需要发育的种子提供生长素或人工喷洒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那么我们吃到的无子葡萄,无子的橘子和香蕉等,是否都经过人工喷洒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但校园内的香蕉树,应没有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但我们见证了它们的长大。另外是否种子大,对应的果实(果肉)才一定大呢?不同品种荔枝却不能支持这一说法。几乎同样大小的黑叶荔枝和糯米糍,果核却相差很大?果农有没有通过喷洒生长素类似物来提高荔枝和龙眼的产量呢?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知道相应答案的冲动。果然有学生利用周末,问到了确有果农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但他们叫促果剂。

 

五、体会与感悟

    1.学生有探究生物和生活中问题的答案,那种好奇和求知欲很强,也是应得到保护和激发的。但可能是自小生活在大都市的原故,很多同学对农业生产和常见农作物知之甚少,同学们能涉及的问题多只是校园内发生的一些现象或问题,提出的问题显得单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乐趣。而且有些问题会被少数学生认为很无聊,给想提出这方疑问的同学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有些问题当学生有这方面的动机产生疑问时,自己稍作思考,也能作出科的解释,觉得也没有反馈给老师的必要。

    2. 由于学校条件有限,生物园又没有建成,有些问题不能作进一步的实验来作进一步的探究,客观上也制约了部分同学的参与热情。作为一名生物教师,有些问题也不作更明确的解答,比如说,救那颗因盗伐而受伤的树的做法,也不方便作进一步的验证,因就有学生提出,用面粉那样处理,对救那颗树可能根本就没有实质的作用等。

    3.通过参与这个课题,总体感觉收益不少。同学们的提问丰富了我的生物学视野,也看到学生发展的无限潜能,也加强了我跟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真为他们高兴。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我的思考,有必要将每届学生所提到的生物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特别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创造必要的条件,让他们进一步去通过自身体验找到答案,或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体验那份乐趣,并给予肯定和正面引导。由于首次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很多方面还做得不够,现在想来,应能将该课题做得更好,好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丰富了我的生物学视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