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洋葱为材料的系列实验复习(转载)

洋葱是一种常见且容易栽培的植物,具有取材方便、实验成本低、实验现象明显等优点,所以其常用作生物实验中的各类实验材料。
1.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撕取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后,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结构。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撕取洋葱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吸去多余的水,滴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5 min,吸去多余染色剂,显微镜下可观察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
4.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5.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洋葱培养一段时间后,取其长出的叶片,充分研磨,提取色素;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在滤纸条上画线,待滤液干后,重复画两次,即可获得细直且均匀的线。充分干后将滤纸条轻轻插入层析液中(层析液不能超过滤液线高度),2min后滤纸条上出现4条明显的色素带。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水培(或沙培)3d~4 d,待根须约5cm长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镜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形态和分布的特点。
【高考题演练】
1.(2011江苏)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现象(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在多个橘黄色脂肪颗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晰可见
2.(2011新课标)撕去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假定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里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以及水分运出细胞的方式是(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主动运输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比乙组细胞的高,主动运输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比乙组细胞的低,被动运输
D.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两与乙组细胞的相等,被动运输
3.(2011天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见右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http://img0.ph.126.net/Oba5clGWgdNGPbw4TABJZw==/6598237448005542530.jpg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4(2012广东,多选)小杨对4种实验材料的研究及观察记录见下表,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材料 |
观察到的结构或现象 |
A |
胚胎干细胞 |
同源染色体联会 |
B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质壁分离与复原 |
C |
黑藻叶片 |
叶绿体移动 |
D |
大肠杆菌 |
有核仁 |
5.(2012山东)某小组进行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 碱性染料吡罗红(派洛宁)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 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D. 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6.(2012江苏)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B.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D.探究有丝分裂日周期性可为实验取材时机提供依据
7.(2012安徽)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体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8.(2011江苏卷)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01%、0.1%为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h、36h、48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h、12h、24h、36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人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mol/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 |
清水培养时间 |
||||
质量分数(%) |
时间(h) |
0 |
12 |
24 |
36 |
0.01 |
24 |
10.71 |
13.68 |
14.19 |
14.46 |
36 |
9.94 |
11.99 |
13.59 |
13.62 |
|
48 |
7.98 |
10.06 |
12.22 |
11.97 |
|
0.1 |
24 |
7.74 |
9.09 |
11.07 |
10.86 |
36 |
6.12 |
7.87 |
9.98 |
9.81 |
|
48 |
5.97 |
6.78 |
7.98 |
8. |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3)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石炭酸-品红试剂是一种
(4)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5)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 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6)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 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1.A 2.C
3.A (5)①0.01%
6h(6)秋水仙素处
理发生在上一个细胞周期纺锤体形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