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抱朴阿素
抱朴阿素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688
  • 关注人气:1,5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年投资总结:双模式操作,跑赢大盘32个点

(2017-01-03 08:23:23)

2016年投资总结:双模式操作,跑赢大盘32个点


时光犹如一架超音速飞机,载着我们匆匆飞过2016,迎来2017。又到了总结及展望的时候了。

 

A股市场全年的表现来看,总体呈现出震荡盘整筑底的态势,截止2016年12月30日上午11点半收盘,上证指数下跌了12.46%,深证成指则下跌了19.77%,创业板最惨,下跌了27.92%是故2016年投资能不亏就很不错了。

 

2016年的资本市场尽管仍然总体下跌,但相对自己过去多年的业绩,今年却是跑赢大盘最多的一年。经计算,截止20161230日(最后一个交易日)上午收盘,账户全年投资收益增长率为20.5%,跑赢沪深300指数32个点。相比今年的大盘及个人的期望,这样的业绩可以交差了。令我满意的是,这样的业绩(包括过去几年的业绩),是按照适合大资金的操作思路来做的,不是通过一两只股票实现,而是通过20只左右的股票实现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业绩是通过分散持股以承担较小非系统性风险的情况下取得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气的因素,体现了投资体系的竞争力。

 

一年的业绩即使不错,也没什么可自豪的。一个人的投资业绩只有长期地看,看上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如果能够比较稳定地跑赢大盘,且获得相对稳定、较高的复合收益增长率及绝对收益,才能说明具有较高的投资水平。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长期的年复合收益增长率能够稳健地维持在10%以上,就是一名投资高手;如果能够维持在15%以上,就是投资大师;能够维持在20%以上,就是可以与股神巴菲特齐平的新股神!许多人可能会质疑我这样的标准是不是定得太低了,因为许多投资媒体上,声称一年收益可以达到一倍甚至几倍的“股神”多得很,曾经一度也让我这个投资老鸟羡慕不已,但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不是那回事!一是许多高收益真假难辨,经不起打假人士核查;二是即使真的逮了个大牛股,赚了几倍,但单一持股承担了很大的风险,且绝大多数未能显示出可持续性与可复制性,主要靠运气。巴菲特长期20%左右的年复合收益增长是投资界的珠穆朗玛峰,能够超越的估计没几个。所以我的认识是:在证券市场,许多人似乎在跟你做着同样的事情,其实并非如此。明显的例子是在澳门赌场,你在跟赌场赌,似乎赌场也在跟你赌,但事实上,你在赌博,而赌场却在投资;你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夜破产,但澳门赌场并未听说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你跟赌场做的并非同样的事情。证券市场也一样:你在买卖,他也在买卖,似乎大家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但事实上有的人在赌博,有的人在投资。赌博的或一夜暴富,或一夜破产,但投资的短期结果很难证明什么。所以投资的不必羡慕投机的,种地的不必羡慕贩毒的。

 

以下为抱朴阿素过去五年的投资收益增长率:

 

2016年投资总结:双模式操作,跑赢大盘32个点


经计算,本人过去五年投资的年复合收益增长率为17%五年中有一年跑输大盘,主要原因是过早介入五粮液。从未来更长远的时期来看,能够达到年复合收益12%以上的增长,是自己的合理预期;能够达到年复合收益15%的增长,就已经是超预期了。即使是12%这样一个对许多人来讲似乎不高的预期,也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至于15%以上的复合增长,就交给运气与自己的造化吧。

 

2016年是A股投资转港股力度较大的一年。年初,港股占比为总市值的三分之一。考虑到AH股之间的价差,故在一季度把A股高于H股的股票全部转移到港股,同时减持部分A股,买入了一些静态低估的港股,最终使自己的A股与港股的资金占比大致维持在三比七的比例,其中A股的持仓主要就是白酒了,以贵州茅台与五粮液为主。港股中,行业持仓量最大的是金融股,单只股票持仓量最大的是华宝国际。经过对此股基本面的分析,认为非常低估,尽管有过老千嫌疑,但即使按以前业绩作假的情况,只要以后不再做假,仍然是一只低估的好股票。但没想到下半年大股东以股价过低、不能反映企业价值为由,决定私有化,价格为3.3元。宣布私有化后,考虑到未来四个月的不确定性,决定不再与过于聪明的大股东周旋,将华宝清仓,获利约18%(持有时间一年左右),清仓出来的资金加仓了其他一些看好的港股及A股。

 

2016年的投资,重仓的行业中,赢利最大的是白酒;金融行业表现一般,只是略有收益,其中一只不被市场看好的银行股价格增长达到了15%左右。新买的港股达十多只,除金融与华宝外,其他都是轻仓。轻仓股票中,收益最好的一只年涨幅达到了50%以上。全年亏损的股票共有三只,都是小金额亏损。亏损最大的一只是消费股,卖肠衣的,亏损比例较大,但亏损金额不大,约为2000元左右。由于不看好未来火腿肠市场的前景,已清仓;另两只亏损股中,一只是兴业银行。这只股票我曾持有过六年,收益达到两倍左右,年初在转战香港市场时全部清仓,没想到年底静态估值竟跟港股持有的银行股差不多,在重仓的华宝清仓后,毅然买入。年底A股与港股市场都来了一个“回马枪”,大幅下跌,兴业自然亏损了,但亏损额同样很小,未来大概率赚钱;另一只是H股的汽车股,过去多年的基本面确实非常好,分红也不错,产品市场销售也很好,但面临着产品升级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其成长的不确定性在加大。我买这只股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买得贵了。在港股市场,低于净资产的股票到处都是,市净率超过1.5的股票就要格外小心,除非你对其基本面的成长性有足够深入的理解,否则不要轻易介入。


2016年投资总结:双模式操作,跑赢大盘32个点

2016年,投资主要是按照巴菲特成长股集中投资模式与施洛斯静态低估分散低仓持股投资模式并行操作。对于这两种价值投资模式,2016年进行了反思,投资理念有一定调整。从自己的持仓来看,港股十多只低仓位股票主要采用施洛斯投资模式;其他股票,主要是金融与消费行业股票是巴菲特投资模式。从这两年的实践结果来看,巴菲特模式战胜了施洛斯模式。我想可能的原因是:采用施洛斯模式选择的股票,尽管静态估值都很低,但研究的深度不够,有些甚至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圈,几乎相当于静态指标的无脑买入,这种买法谁都可以做,技术含量有点低。我曾在前两年以静态指标选股的方式选择了一组股票,在雪球上建立了一个施洛斯组合,两年左右的实际表现来看,尽管跑赢了大盘,取得了正收益,但总体收益并不理想;反之,在雪球上建立的巴菲特成长股组合,一年收益达到50%左右。施洛斯本人采用的投资方法,长期看不输于巴菲特,所以施洛斯的投资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摸索,但从实际操作来看,巴菲特投资模式选择的股票让我持有更安心,所以给自己今后的投资提了几个要求:

 

一是严守能力圈。对于行业不熟悉、企业基本面了解不够深入的股票最好不持有;如果一定持有,也是作为观察仓少量持有,同时尽快研究基本面以确定能否进入自己的能力圈。如果一直无法很好地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并对其未来的业绩确定性作出比较有把握的判断,则不管静态估值多么便宜,也要适时清仓;

 

二是由施洛斯投资模式与巴菲特投资模式并行逐步转变为以巴菲特投资模式为主、施洛斯投资模式为辅。未来的选股,静态估值与成长性要并重,既要价格便宜,还要成长性良好。这样的标的很难找,可能多年才能发现有限的几只,但为了确保收益的确定性及满意度,就必须苛刻地对待选股。

 

三是对于施洛斯投资模式的运用,主要是建立一定数量股票的观察仓,大约占到自己持仓总市值的三分之一。这些股票的特点主要是:静态估值极低(资产折价为主);负债率极低(30%以下);行业或企业正处于困境之中,企业股价多年低迷,但没有破产的风险;对行业与企业有一点了解,但还未进入到自己的能力圈,自己有兴趣去研究它并把它纳入自己的能力圈。一个人投资的能力圈其实经常处于一种模糊地带,许多行业都是有一定的理解,但又不是很理解,所以自己以后就把施洛斯投资模式用到这些能力圈的灰色领域。至于那些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企业,以后不再纳入自己的投资范围。毕竟,这样的投资标的自己能选,其他任何人也可以选,就跟东博老股民在雪球上建立的傻瓜组合一样,大家只要按他的标准,都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傻瓜组合。当然,在市场上选股是一回事,能否赚钱可能又是一回事,因为投资过程中,还有一些因素非常重要,如一个人的耐心、意志力等。


2016年投资总结:双模式操作,跑赢大盘32个点

对于2017年的投资市场,我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乐观的理由主要为:

 

1、   尽管A股市场大多数股票过于昂贵,不值得购买,但由于估值上的两级分化,还是有少量股票值得长期持有。由于少数权重蓝筹估值较低,从而使得大盘点位处于3100点左右的合理偏低位置。这些年,欧美股市纷纷创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A股市场还在当年高点一半的位置徘徊,作为经济增长速度仍在全球首屈一指的大国而言,A股市场没有充足的理由继续熊下去;但从估值的角度,A股市场确实也没有充足的理由让3000只股票普涨。随着注册制只做不说地实施,未来一批小股票不能排除沦落为类似香港市场仙股的命运。

 

2、   作为联结大陆与欧美市场的香港市场,过去一年的表现要强于A股市场,但从估值上来讲,依然处于全球估值最低的市场之列。尽管人们对低估有这样那样的解释,但便宜是硬道理,便宜就是最大的利好。相信由于非常便宜,港股的下跌有限而上涨空间很大,至于什么时候能上涨、大涨,不是我关心的重点,关心也没用。

 

3、   尽管我们无法预测世界经济何时真正复苏、从而进入一个新的上升周期,但我们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知道目前的宏观经济处于周期的哪个大概位置,是山上还是山下。显然,说目前的宏观经济处于景气位置的“山顶”是没有说服力的,但是否为最低谷的“山脚”下也无法证明,但有一点可以基本确定:目前的周期位置,向上的空间大于向下的空间,向下的空间有限。2016年的种种迹象似乎在暗示我们:经济可能步入复苏。有两个标志可以作为依据,一个是美国经济指标的好转及随之而来的加息,另一个是大宗商品市场的转暖。我不认为人可以预测宏观经济的发展,我做投资也不以宏观经济预测为依据,我只需要知道目前的宏观经济处于多年不景气的区间就够了,在这样的区间,我们高位站岗的可能性会比较低。

 

对于未来的投资操作,总体上在行业、个股及仓位上的布局基本到位,除非市场发生大幅波动导致个股相对估值的明显变化,否则就是多看少动、淡然处之。个人投资水平的提升上则重点是扩大能力圈,力争能够真正看“懂”而不仅仅是“知道”或“熟悉”三个左右的行业或者20只以上的个股。投资赚钱其实与你懂多少行业的数量没有太大的关系,戴维斯家族只靠保险一个行业就发了大财,中国的投资高手段永平也只是靠投资两三只股票发了大财,所以只要真正懂一个行业或某几个公司,在非常低估的时候下重手,投资结果就不会差。

 

在践行价值投资的同时,撰写价值投资心得、传播价值投资理念也是自己长期坚持的一个习惯,这个习惯已经延续了十余年,目前原创投资文章已经达到了200多篇,可以凑成一本书了。这些文章的质量参差不齐,早期文章还有不少投机的味道。在这些文章中,有的在《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过,有的在华商报等其他媒体上发表过。最近几年的文章,基本每篇都获新浪的推荐,在投资栏目主页面显示。2016年由于非常繁忙,文章只写了三四篇,但有一篇自认为质量还不错,标题为:《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投资水平》,在雪球发布后浏览量达10多万,并有大量的留言评论,还有一些机构向我提出转载权,连价值投资界名嘴但斌也在自己的博客中转载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2wsbb.html)。我想这篇文章能引起关注,一个原因是:在当前鱼龙混杂的投资市场,判断一个真正高水平的投资人其实远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如果对一个投资人的投资水平都没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老百姓怎么知道该把自己的资金交给谁来管?不过,我对此比较悲观,因为如果一名老百姓有了高水平的判断能力,恐怕就不会是老百姓了。以我的观察,大多数股民都没有对投资水平的正确判断能力。他们把钱交给那些所谓投资高手还不如把钱老老实实买指数基金。当然即使买指数基金,大多数股民也拿不住,可能最终还是不如放银行吃利息或买货币基金稳妥,尽管这样做的代价是金钱不断贬值。这种状况就是投资市场最真实的生态,跟非洲大草原上狮子角马羚羊所形成的生态一样,将始终存在,不会改变。对于投资心得文章,我会慢慢一直写下去,作为自己投资历程的一个记录。如果有那么一天,自己的投资实践经受住了二三十年的考验,已经完全成熟了,自己的经验有必要帮助更多的投资人,那么合成一个文集供投资爱好者参考也不是不可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QSljQTSFdmvxickd2qZU8ovps8XtAiauzicXfWic0cFdYIpV10gncQWNctRVLm1LjwqAp3I9kQpP1sAzOfzQibaicx6A/0?wx_fmt=jpeg

掐指算来,从2006年底自己由投机权证转为投资股票,迄今已有十年矣。当时入市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通过投资这样一个出路,把生存权与命运更多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摆脱多数人终生都难以摆脱的“饿不死、活不旺”的恶劣生存状态。虽然遗憾的是,自己在20多岁非常年轻的时候,一直没有机缘发现自己很有兴趣且也适合自己的投资行业;但比较幸运的是,自己在30多岁的时候发现了她。成就任何一项事业,都有一个长期而又艰苦的量的积累过程,这需要时间与耐心。当自己到了目前还算很有精力干事业的年龄,已经有了十年投资经验的积累,而且走弯路的时间也不长,想来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

 

尽管对许多人来讲,投资的初衷是想改变生存状态,但以我的体会,仅仅抱着这种目的的人,其实很难做好投资;正如仅仅抱着就业的目的来考研究生,学术好不到哪儿去。投资是一项需要长期不断学习精进的事业,没有浓厚的兴趣,多数人坚持不下来;投资是一项需要克服人性弱点、勇于独立思考的事业,那种懒于思考、人云亦云的人注定不会成功;投资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仅仅知道财务、经济知识的人,视野会非常受限,导致见木不见林,所以投资需要一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理工类知识要了解,文史哲知识也要涉猎,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人性有较深刻的洞察,敢于逆大多数人的想法来孤独行事。所以投资大师芒格讲过,40岁之前无价值投资,是有道理的。因为价值投资要求人有相当的社会阅历。我自己是个笨人,但好在脑子还不算懒,对投资也还有一定悟性,对人性也非常愿意去了解,凡是对投资有用的知识也都愿意学一学,如此长期坚持下来,不会让自己失望。

 

有句话叫“十年磨一剑”,自己的这把剑已经磨了十年,但我想,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不断磨砺这把剑,让它更锋利,才能在未来的投资之路上披荆斩棘、踏平坎坷,达到理想的彼岸。相信又一个五年、十年之后,自己在投资上一定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拉拉杂杂谈了这么多,再谈就话唠了,就此打住。

 

最后,在新年来临之际,祝一年来关注本人博客、微信公众号的同仁、读者新年快乐,投资顺利,心想事成!


2016年投资总结:双模式操作,跑赢大盘32个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