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理念 |
开门见山,先说业绩。
2015年,本人的投资收益率为18.8%,沪深300全年上涨197个点,即上涨5.6%。本年跑赢沪深300指数13.2%,是自己过去五年价值投资中跑赢大盘最多的一年。跑赢的“秘诀”不是在上涨中赚得多,而是在股灾中跌得少。今年收盘,大盘上证点位为3539点,离5178点的高点还差46%,但自己的收益率却比上半年的收益率只少约10%(上半年收益率为28%)。那么在长期投资中,股市赚钱的“秘诀”是不是也靠“赔得少”而不是“赚得多”?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想,对于这个问题的正确回答,可能是一个人能否在股市中生存下去的关键。
2015年,本人的增资幅度特别大,达到年初总资本的59%。新增的资金多数都投入到港股中了,目前港股资金占总资金的近30%。如果单独计算港股的收益,全年收益为亏损1343元,亏的比例不大,但拖了总收益率的后腿。所以今年的收益只与沪深300比有些吃亏。但这个业绩主要是给自己看的,就无所谓了。
以下是最近五年本人的每年投资收益率增长情况:
对于2015年的收益增长率,本人已经很满意了。许多投资创业板的,其收益率高得令人望其项背,但我并不羡慕。赌场里每天都有发大财的,我们不能因此就羡慕那些赌徒,更不能因此也去当一名赌徒。我们既要看到赌徒风光的一面,还要看到赌徒破产的一面。当赌徒风光的时候,人人都在传颂;当赌徒破产的时候,却只能一人黯然神伤。我们既要看到看得见的东西,还要能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股市里有大量表象,如果仅止于表象来观察这个市场,你可能会掉进陷阱。进入股市,不要指望一夜暴富,而要时刻记着:这个市场做得最好的人是股神巴菲特,年复合收益率20%左右,你不要指望自己能够超越巴菲特。理性地讲,我不奢望自己的长期复合收益率能像巴菲特一样可以达到近20%,甚至15%也不能奢望。我希望通过努力,使自己未来投资的年复合收益增长率能够稳定地达到12%以上就可以了。目标看似不高,但要真正做到,其实并不容易。许多初涉股市的股民,动不动就希望一年一倍甚至几倍的收益,结果连保本都困难。在股市,慢就是快。
经历了2015年市场的大起大落,自己在一些方面的认识及实践上都有新的进步,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l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一片繁荣,神创板如火箭般直冲云霄,股神不断涌现。与此相反,自己重仓的银行股,包括白酒股都不温不火。但6月中旬后发生的股灾却让大家见识了价值投资的重要性(可惜这种认识对多数股民而言也仅仅是很短的印象而已)。股灾期间,许多追逐创业板的股民损失惨重,把上半年赢利还回去的相信不在少数,出现亏损的也不少见,后期大涨期间追进去的股民重创难免。但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低估的银行“风雨不动安如山”,高端白酒股基本也是这样。这次股灾再次告诉我们:投资股市,要“先为不可胜”,保本是第一位的,先保证不亏损,利润自然会来。如果你到股市是来赌的,短期暴利也许时不时会有,但时间拉长,亏损是必然的。
今年股灾,本人利润回撤相对有限,绝对收益基本达到上半年的水平,这其中也有幸运的地方:本人在大盘接近5000点时,清仓了一批小仓位股票。这些股票占我总资金的约20%,涨幅都相当可观,最大涨幅超过一倍。当时主要的考虑是:银行、白酒更低估,但一直滞涨,所以决定“搬砖”,没想到清仓在了高位。
经历了股灾之后,我对这次股灾进行了反思。反思的重点是:在上半年大盘达到5000点高位时,自己对于依然低估的重仓股没有减仓,这样做是否错误?经过反思,依然认为自己当时的做法没有错。如果时间再回到上半年,自己的做法仍然不会改变。我坚定地认为,以低估及安全边际作为是否持有股票的标准,不受大盘短期涨跌的影响,应当是一名投资高手应有的基本功。但要强调的是,在市场总体高估的情况下,需要更加谨慎地判断一只股票低估的可靠性,必要时采取预防性的谨慎建仓及持仓措施。
l
最近两年,看到一些投资大V不论大盘及个股估值如何,总是持有一部分现金或类现金资产,对此我难以理解。读了大卫.斯文森的《不落俗套的成功》及威廉·伯恩斯坦的《有效资产管理》,更怀疑自己这种在股票低估时满仓的做法是否存在问题。在没有想通这些投资大师及大V的做法之前,我依然按自己的低估即满仓的做法来投资,但对他们的做法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与反思,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满仓还是持有一定比例类现金的主要标准是不同投资品种之间的预期收益率。当股票与其他类现金的预期收益率比较接近、界线比较模糊的时候,从安全的角度分别持有部分股票与类现金是合理的;当类现金的预期收益率明显大于股票时,清仓股票是合理的;对于不管股票如何低估都坚持持有部分现金或类现金、哪怕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比类现金高得多的做法,我是持否定态度的。也许这一认识未来会有改变,但至少目前会按照这样的认识来投资。
l
长期以来,自己的投资范围相当狭窄,主要是A股股票。对于不投股票的资金,就在银行存着,吃一点可怜的利息。后来开始利用余额宝之类赚点小钱。前两年开始涉足可转债。2015年,自己关注的面更广,专门了解了分级基金,只可惜了解的时间有些晚,下半年再没有出现分级基金投资的机会。港股自己关注的其实比较早了,但在沪港通开通后,一直没有实际行动,直到今年下半年。
香港的资本市场,我的总体判断是:处于历史低位。至于什么时候能涨,不知道。正式投资港股后,一个体会是:港股的便宜股票太多了,一些股票的便宜程度在A股市场无法想象。散户拥有A股这样一个市场真是太幸福了,如果创业板股票放到香港市场,估计在目前价格基础上打到一两折都不算多。沪港通开通了,但香港市场的便宜股票似乎并没有吸引到内地多少投资者,香港与内地资本市场的AH股价差并没有明显缩小,甚至还有扩大,这是让人比较难以理解的。但量变积累多了,就会发生质变。终有一天,香港市场的大牛市会吸引大量内地机构与股民蜂拥而入,只是到那个时候,港股还会像现在这样便宜吗?
未来如果A股市场能够大涨,将会促使自己加大对港股的投资。但港股的风险之大也是令人惊叹的。在A股市场,一只股票2倍PB不算高,基本可以投资,但在香港市场,如果股票的基本面不好或有造假等负面传闻,那么2倍的PB可以跌到0.2PB。内地消费公司雨润食品,尽管在内地消费品市场上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由于基本面不佳及造假传闻影响,在最近五年多时间里,股价从最高34.4元跌到目前的1.65元,PB为0.2。如此跌法让人对购买基本面差的股票心存恐惧。所以如何在成熟的香港市场做好风险防范是非常重要的,在没有充分把握的情况下,小比例分散购买是必须的。
2016年的A股市场,将面临一些重要的制度性变革,比如注册制、战略新兴板、深港通等等,尤其是注册制的来临将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的供求格局,长期来看,A股市场必然要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A股市场未来的生态也必将与目前的香港市场相似。只是在中国人好赌的文化本性驱使下,市场上会出现更多的悲喜剧。但说实话,这些制度性的变化对于自己的投资没有太多影响,自己仍然是该怎么干还怎么干。
投资,既是自己的兴趣与快乐所在,也是自己的事业所在,更是自己追求财务自由的基础所在。能够把一个人的兴趣、悟性、财务自由以及相对公平的机会结合在一起,目前想来只有资本市场。在资本市场,尽管也有各种内幕交易、有各种假冒伪劣,但相比其他场合,对于个人来讲,要公平得多,只要你慧眼识珠,不愁没有赚钱的机会。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句话:“他人即地狱”,但资本市场基本是一个不需要与他人合作也能进行的事业,你不需要与同事竞争,也不需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你只需要商业洞察力、企业分析力及对人类的动物本性的克服。可以看到,多数从事价值投资的大师都是生活安逸、长寿健康之人,活到百岁以上的不少见。兴趣+利于健康长寿的生活状态+财务自由是许多人投身资本市场的主要动因。在资本市场投资多年,我相信对于有悟性的投资者来讲,只要按正确的投资理念坚定不移地执行,成为极少数稳定赢利的投资者是迟早的事。
对于2016年的投资,主要想法:
l
l
l
l
l
投资无止境,学习也无止境,活到老,投资到老,就要学到老,只要长期坚持,过上几年回头再看,必然收获多多!在这里,特别提及几位雪球大V,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第一个是@sosme,我非常尊敬的一位私募经理人,人品、投资水平都是一流,加入他的格顿QQ群更是能够经常聆听到他的投资心得;@唐朝,一位职业投资人,财务分析水平令人信服,日常发言幽默且专业;@东博老股民,其银行股分析无人可比;@金石杨天南先生,转载了大量投资美文,篇篇是精品;@黄建平,一位年轻的私募经理人,其分享的一些观点尽管简短,却一语中的;@云蒙,一个持股耐心超强的妹子,从她身上让我们看到耐心对于投资的重要性……..最后要提一提@释老毛,雪球上的大才子,在网友眼中褒贬不一,但才思敏捷,眼界开阔,文笔犀利,文风泼辣,不时来点黑色幽默,给大家带来不少欢乐。当然还有不少大V,未能一一提及,但他们的无私分享,让无数股民受益,应当向他们致敬!
最后,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向各位同仁、各位网友祝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投资顺利,健康快乐,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