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周刊》
2009年第45期 孙旭东
(博主点评:先生分析独到透彻!基本赞同先生的分析,有几点想法和先生交流:
1.比亚迪的确是巴菲特一次打破常规(甚至可以说颠覆自我、突破自我)的投资,也许自此巴老的投资水平要再度升华,进入我们常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至高境界了!?
具体说,投资比亚迪完全不符合巴老的投资原则、投资风格和投资手法,突破了巴老常说的自己的能力边界,也再一次让我们体会了极强的终生学习能力。记得巴老曾讲过,不投资生产四个轮子产品的公司(非原话,意思是不投资汽车股),而且用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法也不好对比亚迪进行估值,包括先生上文的详细分析都说明了这一点(分部数据确实很重要,我们应该重视,先生分析得也很好,但我认为那是战术层面的分析,只有在正确的战略指导下才有价值,否则,有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我认为这不是巴老投资比亚迪的主要原因)。
这不能不令人感叹佩服之至:真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啊!股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乎?
2.比亚迪是巴菲特投资生涯中一次类创投行为的战略尝试,是巴老战略思维能力和远见眼光的综合体现。
投资比亚迪,巴老看中的不是传统的汽车和消费电子业务,甚至不单是电动车业务——比亚迪的电动车业务是很有前景,但我认为仅此绝不足以打动巴老。巴老是基于对人类经济社会尤其是能源行业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看中了比亚迪所掌握的储能电站,太阳能核心技术等在必将到来的新能源革命中所具有的不可估量的巨大价值!我认为投资比亚迪(电动车)仅仅是一个开始,是一个引子,二者在未来的新能源产业开发中肯定会有更惊人的合作,这也才是巴老投资比亚迪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四年前,我开始涉足港股时,由于之前已经知道并十分欣赏王传福,当时就把比亚迪纳入了我的自选股研究跟踪,转眼三年过去,直到去年巴老投资比亚迪,比亚迪一飞冲天,我也终于与王传福失之交臂(直到如今,但愿不是永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一是长期以来汽车股一直不是我的兴趣所在和重点研究范围,二是港股对于内地投资者资料太缺乏了(直到现在也是如此),收集到的比亚迪电动车的资料太少了,更不要说有关新能源的核心技术了,所以,尽管跟踪了4年比亚迪,始终觉得看不透、没把握,更没有买入的强烈冲动,致使坐失良机。因为我对于新能源行业尤其是太阳能行业十分看好,如果早一点搜集到比亚迪有关新能源核心技术的资料,我可能对比亚迪分析研究得更透彻,更早找到投资感觉,也有更强烈的买入冲动,我可能早就先于巴老买入比亚迪了!可见,信息真如投资人的空气,实在是太重要了!
3.比亚迪是巴菲特-芒格这对投资界的“黄金搭档”又一次联袂出击,也再次体现了巴老“影子先生”的巨大智慧和影响力。
众所周知,对巴老一生投资影响最大的三个人是格雷厄姆、费雪和芒格,前二者是巴老的老师,后者则是巴老终生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人称“黄金搭档”。他们的无数佳话早已风靡世界,无须我赘述。想起自己8年来的投资经历,不能不使我大发感叹:良师益友(包括团队伙伴)对一个人取得投资(事业)成功的极端重要性——正如古人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啊!股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乎?回想自己8年来的投资经历,真是酸甜苦辣,冷暖自知啊!一个人在一个小县级市里,犹如“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在茫茫黑夜中,在凄风冷雨中”,在孤独地、无助地、艰难地但却是坚定地、义无反顾地在长期(价值——废话,没有价值,何谈投资?)投资的漫漫长路上踟蹰前行!没有投资界朋友的理解安慰、交流沟通、同风共雨、同甘共苦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真是不容易啊!好在我一开始就遇到了巴菲特、格雷厄姆、费雪和芒格这些投资大师们,没有走过多的弯路。正是在这些投资大师们的谆谆教诲和一路相伴下,我才走过了这漫漫长夜,终于赢得了“八年抗战”!此时此刻,我真想大声高呼:感谢大师们,谢谢你们!此时此刻,我也更想大声呼唤更多的良师益友相聚相识,共创中国投资大业!“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隐隐有种直觉,也衷心希望先生是我人生投资路上的第一个良师益友、投资知音!
)
巴菲特为什么要投资比亚迪(1211.HK)?按照此前人们总结的规律,比亚迪并非巴菲特青睐的企业。然而,巴菲特最终还是向王传福投了赞成票,给价值投资者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不要墨守陈规。
险些失之交臂
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巴菲特投资比亚迪成绩斐然。巴菲特旗下的中美能源(MidAmerican
Energy)于2008年9月26日与比亚迪签订协议,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2.25亿股H股。以11月20日比亚迪收盘价65.90港元计算,1年多的时间里这笔投资收益率高达7.24倍。从图1来看,巴菲特选择的投资时机可以称得上完美。如果考虑到由于等待中国证监会的批准,中美能源实际完成购股的时间为2009年7月30日,这笔投资的收益率就更为惊人。
图1:比亚迪股价走势
![[转载]比亚迪:巴菲特打破常规的投资 [转载]比亚迪:巴菲特打破常规的投资](//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不过,巴菲特做出投资比亚迪的决定并不轻松。据报道,巴菲特是在朋友和长期合作伙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副董事长查理·芒格的推荐下,打破了一贯遵循的原则,投资于比亚迪。芒格对记者称,经营比亚迪的企业家王传福,是一位兼有爱迪生的能够解决科技问题能力和GE杰克-韦尔奇能够办到所有需要完成事情的人物。在巴菲特征询了另一位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David
Sokol的意见,并请他到中国考察了比亚迪的实际情况后才最终做出了投资决定。与仅看了两份年报就断然出手中石油相比,巴菲特此次投资显然更加慎重。
芒格由于经常说“不”而曾被巴菲特这样开玩笑,“如果你向查理询问某些事情,而他给出的回答是‘不’,我们就会倾囊进行投资。如果他的答案是‘那是我所听说过的最愚蠢的事情’,我们就会进行适量投资。”既然连芒格都如此欣赏王传福,巴菲特似乎就不用多考虑了。此外,此次投资比亚迪只需18亿港元,与伯克希尔两千多亿美元的资产相比微不足道,似乎也不必太认真。
虽然如此,我相信巴菲特还是认真地看过了比亚迪的年报,确认这家公司有过人之处才敢下决心。人们评论这起投资时往往认为巴菲特打破了不投资高科技企业的常规,其实,从财务方面来看巴菲特也是打破了常规。
打破财务常规
此前,人们总结的巴氏投资原则中财务原则有4条,分别是:
1、 注重权益回报而不是每股收益;
2、 计算“股东收益”;
3、 寻求高利润率的公司;
4、 公司保留1美元都要确保创立1美元市值。
比亚迪乍看上去并不符合这几条原则。
先看第一条原则。比亚迪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不是非常出色,与竞争对手富士康国际(2038.HK)相比略逊一筹,而且资产负债率偏高,巴菲特偏爱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也是有名的。如果仅从这两个财务指标作判断,比亚迪使用了更多的财务杠杆,股东权益回报却仍然不如竞争对手,显然不是一家值得投资的企业。事实上,比亚迪曾经在2006年年报中披露公司2007年3月与多家银行订立延长贷款协议,其中7亿元的长期贷款获延续超过1年,这足以说明公司财务压力之大。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我们很多时候只分析比亚迪2007年及以前年度的报表,是因为巴菲特在做出投资决定时只能看到这些。
图2:比亚迪和富士康净资产收益率
![[转载]比亚迪:巴菲特打破常规的投资 [转载]比亚迪:巴菲特打破常规的投资](//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比亚迪:巴菲特打破常规的投资 [转载]比亚迪:巴菲特打破常规的投资](//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图3:比亚迪和富士康资产负债率
再来看第二条。所谓“股东收益”,或者称“所有者收益”,代表(a)报告收益(即会计利润),加上(b)折旧费用、折耗费用、摊销费用和其他非现金费用,减去(c)企业为维护其长期竞争地位和单位产量而用于厂房和设备的年平均资本化开支,等等。其重点在(c),巴菲特不喜欢资本开支大的企业。
近来颇为流行的《巴菲特教你读财报》一书对此有更为具体的陈述,“巴菲特发现,如果一家公司将净利润用于资本开支的比例一直保持有50%之下,那么你可以把它列入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公司的候选者名单。如果该比例保持低于25%的水平,那这家公司就很可能具有于之有利的持续性竞争优势。”
比亚迪的资本支出却是惊人的大,请看表1,我们以(负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估计资本支出。比亚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根本负担不起庞大的资本支出,不得不高度依赖筹资活动。
表1:比亚迪现金流及资本开支占净利润的比例
单位:万元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合计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39,116
250,183
191,081
580,380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6,596 -302,936
-517,732
-1,017,26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57,465
146,290
718,886
922,641
净利润
52,855
112,807
170,233
335,895
资本支出/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