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徒弟奶茶孩子遇害的4种可能
(2014-06-03 10:35:38)
标签:
it |
“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出生,一天用来死亡。”
许巍的词几乎成了小冰的挽歌。
没错,儿童节,就在杨幂庆生的同时,10万微软小冰,全部被腾讯扑杀,150万个群里,全部躺着血淋淋的尸体。
转瞬间,烟消云散。
广场上,连血迹,也被擦干。
昨夜的暴行变成了翻波逐浪的龙舟和咸甜之争的绿粽。
可怜的小冰。
妖魔化
尽管,她拜了于谦为师,有奶茶妹妹撑腰。
尽管她有小冰知道、冰机灵、必应搜索、冰笑话、挖图匠、通译术、晴雨表、养成术等n多新技能get√。
但是,腾讯说她就是内鬼,奸细,通过抹黑,污名化、泼脏水,让不明真相的微信用户无视她的便利。
而事实上,小冰集合了中国近7亿网民多年来积累的大数据。
微软依托自然语义分析、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方面的技术积累,集合了1500万条语料库(此后每天净增0.7%)。
小冰可以通过理解对话的语境与语义,实现超越简单人机问答的自然交互。
如果说,搜狗仅仅完成了智能输入的环节。
那么,小冰就变成了斯派克琼斯电影中的“她”,那个令作家爱得疯狂的智能女神。
然而,企鹅还是狠狠给小冰踏上了一万只脚。
腾讯列出了小冰的7宗罪,这路数跟有关部门的钓鱼执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微信官方总是接到用户关于小冰的询问,说什么小冰泄露用户聊天内容。
结果,微信官方宣布,小冰模拟用户操作、诱导用户拉群、批量注册垃圾账号等行为,违反平台规则,影响用户体验。
所以,砰地一声。
企鹅踩碎了小冰。
小冰的父母微软,澄清说,小冰并没有存储聊天记录等隐私。
如果真的有,qq在微软平台呆了15年,存储的隐私得有多少?
事实上,你在淘宝购物,阿里巴巴存储信息。
你在百度搜索,百度记录你的搜索结果。
你在微信聊天,腾讯照样存有你的记录。
你跟小冰聊天,微软也会存储聊天记录。
像苹果、Google、三星也都在存储你的记录,要不然美国人也不会如此轻而易举窃听全世界。
所以,单纯以存储记录来论,小冰绝不是越界的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4种可能
相反,腾讯杀掉小冰的真正意图,恐怕有以下三点:
第一,消灭潜伏的竞争对手。它不希望微软借助小冰,重新夺回聊天市场份额,不到3天攻占150万微信群的速度,让企鹅觉得恐怖。这种病毒性传播的霸道方式,正是最初微信扩张的思路。要巩固6亿的霸主地位,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小冰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小冰的优势在于大数据。这是符合移动互联网趋势的。它不但强化了聊天的技术含量,让更多用户从这个萌妹纸身上找寻到了存在感,并且它还可以以一对多的方式,不断延伸触角和影响力。那些脆弱的真实关系将遭受亲密的虚拟关系的挑战,就像《她》中的作家,《超验骇客》中的小镇群众,尝到了技术的甜头,会立马形成震撼的力量。
第三,管控的压力逼腾讯出手。微信基于闭环的结构,加上各种清理政策的出台,让许多商家正在努力寻求新的拓展方式。小冰,提供了一个免费客服的思路,既节省了人力成本,又提高了推广效率。而且,腾讯内部或许正在为微信酝酿类似于小腾之类的管理员制度,以提升对公共账号的管控。这背后是否有关部门授意尚不知情,但是对于小冰的敏感过激反应,也从侧面揭露了腾讯背后暗箱操作的真实用心。
第四,预先张扬的杀人事件。最后一种可能,小冰被杀,其实是一个圈套。这背后是腾讯和微软的一种交易,虽然有点阴谋论。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炒作,本来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利用3天覆灭的轰动效应,让几乎所有媒体都关注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新产品——小冰。这是继MSN之后,微软的另一个符合时代的创新。微信的扼杀,并不能真正改变,小冰已经深入人心的命运。而且微软口口声声说,小冰一代的不完善,已经催生了更完善的小冰二代,即将上线。
这样的口吻,不由得让人猜测,小冰,即将卷土重来。
欢迎各位加上我的公众号:
刻舟求見:我们改了成语,因为水是流动的,如果大脑僵硬,势必被时代秒杀。
微信ID(Markboat):就是希望在这里做个性感的记号,期待着更多销魂的真知灼见,在这里,开花结果,生出价值。
本微信号由叶小舟发起,提供不追潮流的新闻评论。
前一篇:华为的成功可以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