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互联网惠普 |
文/叶小舟
3.15晚会笔者全程看完,但凡有眼力见的都能看出,这次包括索尼、惠普等洋品牌成为舆论讨伐的众矢之的。特别是惠普,已经沦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
我本人是惠普的用户,同样用的也是惠普V3000系列,的确电脑长时间运行后是有点烫不过也在可接受的范围,现在内置的音响也坏了,自己也一直懒得去修。不过对于央视用这样手段去曝光惠普,我还是持有保留意见。在记者时代,考记者证培训期间,一位媒体前辈提到了“偷拍”这个名词,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偷”便是违法行为,未经许可的“拍”更是涉嫌侵犯他人权利。
http://s6/middle/586e91c5t81f9fde41c85&690
在曝光惠普的镜头中,多次暗访惠普,都运用了这种“偷拍”方式,不知道当时的记者是以什么身份进惠普的,但肯定不是介绍说自己是中央台的记者,即便介绍自己是记者,也不会告诉对方自己有摄像机会偷拍。以一种欺骗的方式获得和惠普员工的对话,这样便自然而然让对方陷入一种无防备、聊家常的状态,以至于说出“蟑螂引起故障”的这番话被故意放大。蟑螂能否引起故障呢?谁都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而电视播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暗访、偷拍,即便可以最大尺度的接近事实真相,不过利用欺骗获取的信息,在新闻界从来不受鼓励。而法律界对于暗访、偷拍的方式虽然未能给予明显的界线,但这更多是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去自律的行为。
记者的职业,就是要在不欺骗和不违背道德的前提下,千万百计地采访到新闻,这就是记者的专业。藏着暗访设备和人家聊上几句,轻易地获得新闻,这谁都会,用不着专业学习和评职称了。记者的专业,主要不在于写稿子,新闻稿在某种程度上是最简单的文体之一(仅复杂于公文文体)。记者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获取新闻方面。现在许多揭露性报道,都可以公开采访,用迂回的方式,凭借记者的采访技巧而获得需要的素材。然而,为了追求生动和“铁证如山”的效应,现在多数采用了偷拍偷录的方式,这基本上是一种非职业化操作。
被曝光未必是件坏事,我反而为那些未被曝光的国产品牌感到担忧,暂且不想说惠普到底如何,作为一个消费者,如果再要我选择购买笔记本我还是会选择去购买惠普的,因为其它包括长城、神舟、同方等国产电脑我买回来更加不放心。惠普面对的市场是国际的,里面有非常严苛的门槛,即便有一定比例的残次品出现,那也只是一小部分,在经历国内特殊的曝光后其产品质量及服务只会更好。而那些长城、神舟、同方们可能暗自庆幸未被点名,但也留下诸多未见阳光的隐患,不曝光只能愈发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