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养生方法(三)
(2018-03-25 08:59:36)
标签:
中医养生时辰 |
巳时(9:00 ----11:00)
巳时,又名日禺等,指临近中午的时候。此时气血运行到脾,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巳时气血流注于脾经,足太阴脾经最旺,是脾脏最活跃的时间,早上吃的饭在这个时候开始运化。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主运化,这也是吃早餐不会令人发胖的原因,如果人体脾的运化功能好的话,就可以顺利地消化和吸收。“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才是红的。脾好的人,嘴唇丰满湿润。唇白说明气血不足,唇暗、唇紫说明寒入脾经。
肺分配全身的气血,而脾只是把胃中腐熟的食物的气血输送到肌肉。脾主全身的肌肉。如果身体的肌肉出现问题,身体无力,就是脾经出现问题。脾经发达的人头脑灵活,处理事物的关联性强。反之,过度思虑的人就会伤及到脾,正所谓“忧思伤脾”。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
如何做
巳时为脾经最旺时段,脾将食物中的精华提取,有利于造血。此时人的注意力、记忆力最好,是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段。或读书、理家、种菜、养花。疲倦是即静坐养神或叩齿吞咽唾液数十口。若巳时还不起床,胃酸会严重腐蚀胃黏膜,人体在吸收营养的最佳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此以往会患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
午时(11:00----13:00)
午时,又名日正、中午等,指太阳正当头的时间。此时气血运行到心,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助消化。
如何做
未时(13:00----15:00)
未时,又名日跌、日央等,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此时气血运行到小肠,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如何做
申时(15:00----17:00)
申时,又名日铺、夕食等,指太阳西行的时间,此时气血运行到膀胱,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如何做
申时,气血流注于膀胱经。膀胱经为足太阳之脉,上额头而至巅顶,气虚、气实都容易引起头痛或两目外鼓等症。“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此时由于气血容易上输于脑部,因此申时是学习的好阶段,或读书,或写作,或练字作画。正常的人在这个时间段判断力非常好,学习效率很高。如果在这个时候感觉难受,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如果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小腿痛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后脑痛同样起因于膀胱经。记忆力衰退也与膀胱经有关,主要是阳气上不来,头部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
膀胱经储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若膀胱有热,则可致膀胱咳,且咳而遗尿。申时是一天中最重要的喝水时间,肾脏和膀胱不好的人,最好在这段时间多喝水,以500毫升为宜,以有利于泄掉小肠注下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申时不能憋尿,及时排尿可“泄火”。同时,申时为体力耗弱的阶段,多吃水果对身体大有益处。
酉时(17:00----19:00)
酉时,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指太阳落山的时候,此时气血运行到肾,肾经旺,有利于储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如何做
酉时,气血流注于肾经。此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病变,皆因肾的收藏功能出现了问题。酉时发热说明肾气大伤。肾通脑,主智主骨,酉时肾经最旺,是人的精力较好的时段,血糖略增,嗅觉与味觉最敏感,不妨以准备晚饭来提振精神。晚饭宜早、宜清淡、宜少吃,可饮酒一小杯,不可至醉。晚饭后散步对身体有益。
戌时(19:00----21:00)
戌时,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此时气血运行到心包,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如何做
戌时是心包经与脑神经活跃的时间,是看书的最佳时机,最好能在晚饭后30分钟进行散步或沐浴,放松一下,把病消灭在心包,防止伤及心脏。用热水洗脚有降火、活血、除湿之功效。
在戌时,人应处于准备入睡或进入浅睡眠状态。睡时宜“卧如弓”,向右侧,以防压迫心脏,以利胆汁排泄。
亥时(21:00----23:00)
亥时,又名定昏等,指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时间,此时气血运行到三焦,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如何做
亥时三焦通百脉,是免疫系统,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可休养生息是睡觉的最佳时机,此时休息,才会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安睡以养元气。睡眠环境宜静,排除干扰。睡时可屈膝而卧,醒时宜伸脚舒体,使气血流通,不要只固定一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