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一期我做了《金山玉海和好朋友一起看图聊聊古玉包浆(1)》以后,得到了非常多藏友的热情回应,或真挚评论或来信说出心里话,也有直接QQ聊天表达个人的愿望,都使我非常感动!在这里谢谢大家。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
今天继续前一次话题,再拿出一批不同时期馆藏古玉,同时代的和不同时代的都拿出来对比坑口酸碱度、玉质致密度或坑口湿润度,横向比好纵向比,使大家把视角抬高再放大,透过现象看本质,变理论为经验。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
http://s13/middle/586432cexc1a6ee993c3c&690
这件新石器时代玉牙璋出自土坑偏湿润坑口,局部已经钙化而失透。
http://s8/middle/586432cexc1a6ef7d9ce7&690
这一件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三孔玉刀相对于前一件玉璋皮壳差不多程度,但明显玉质完好很多,里面差别的就是湿度和酸碱度。前一件明显坑口偏湿,容易受沁,后一件除相对了坑口偏干外,接触土质也更加偏中性。
http://s9/middle/586432cexc1a6f10953e8&690
这件商代玉戈为什么会对比前两件明显钙化?这就要注意除了环境酸碱度意外,湿度和玉质的致密度也是导致玉质鸡骨白程度主要原因。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
这件西周玉夔龙璜看受沁情况,明显是湿度非常高的土坑出土。你看它受沁晕散明显,包浆滋润度较高。http://s9/middle/586432cexc1a6f1dfd758&690
几乎同一时期的这一件鸟形璜,明显玉质偏差,坑口环境偏碱性。包浆滋润度上下一对比就很明显。
http://s13/middle/586432cex79c3e51510cc&690
再反过来对比这一件,虽说这件年代上和前一件年代更短,但由于玉质致密度和坑口酸碱、湿润度更好,包浆反而呈现出玻璃光质感。
http://s5/middle/586432cexc1a6f35e4ad4&690
那么这件和前一件对比,年代相近,看得出玉质相似。湿度方面这件偏干,但土质偏碱性。所以你可以看到除了脂粉极细腻部位,尾部受沁较少,包浆滋润度也相对前一件差一些。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
http://s2/middle/586432cex79c3e5339c71&690
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这对玉猪厚厚的灰皮皮壳已经告诉我们,土坑且偏碱性较高,湿润度加大会催促玉质与土质微量元素的置换。
http://s15/middle/586432cexc1a6f47fb19e&690
这一件你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了。对!坑口条件相当好,脂粉极其细腻温润,自然他的包浆也呈玻璃光泽。
http://s2/middle/586432cexc1a6f533ee91&690
再对比这一件明代的东东,我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头绪。聪敏!如果你有了完整视角高度和广度做出判断分析,说明你已经渐渐进入角色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3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