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hoto14.yupoo.com/20071221/205325_1601314257.jpg
勇敢的“婚纱照”
去四川旅游,领略了九寨沟美丽的风景和海螺沟奇特的冰川后,我又向神往已久的四姑娘山进发,一路上旖旎的风光吸引得我目不暇接。为了拍摄沿途的风光,我占据了靠窗口的有利位置,不时举起相机捕捉美好的镜头。
去四姑娘山本来要走都江堰——卧龙——日隆(四姑娘山所在地)这条线,可是那段路在修,因此改道雅安——芦山——宝兴——达维——日隆,绕道不少。不过这是一条红色旅游线路,沿途可见许多红军长征的遗址和纪念碑、纪念馆,最主要的是还要翻越夹金山,这可是我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父辈的心愿。为这次旅游,我做足了准备,带了氧气瓶和足够的衣服.
夹金山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徒步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一军团2师4团克服千难万险,成功翻越夹金山,与红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在山下的达维乡的木城沟沟口地带相遇。意外的相逢,为实现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两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基础。所以这次能走长征路,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称为“甲几”,夹金为译音,意为很高很陡的意思。夹金山位于小金县东南,属邛崃山脉,横亘于小金县达维乡与雅安地区宝兴县之间,海拔4124米。这里地势陡险,山岭连绵,重峦叠障,危岩耸突,峭壁如削,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当地流传着的一首民谣:“夹金山,夹金山,鸟儿飞不过,人不攀。要想越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就是对此恶劣环境的真实写照。随着汽车在盘山公路的不断盘升,我也真正体会到夹金山的“厉害”,领略到“千山鸟飞绝”的境界。
刚进入了夹金山区时,山脚下树木葱茏、小溪潺潺、鸟语花香,随着海拔的不断增高,植被逐渐少了,雪也多起来,天气也象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是阳光明媚,一会儿便乌云压顶,上到海拔三千多米时,风夹着雪,吹打着玻璃,一下子就进入到了寒冷的地段,浑身不禁打了个寒颤,把所带的衣服全都穿上,也没有丝毫暖和的意思。这时,只觉得头发涨,耳发紧,脖子发硬,嘴唇发紫,这是缺氧的表现。赶紧拿出氧气瓶大口地吸起来,以缓解高原空气稀薄的反应。这时,我的脑海里又出现红军当年翻越夹金山时的景象:缺衣少穿,顶着风雪互相搀扶着艰难地前进,他们为什么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去寻求真理,解放劳苦大众,建立一个新中国。当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心里不禁对他们的钦佩由然而生。
正沉浸在无限的遐想中时,汽车在拐过一个弯时,出现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一对年轻人正在不远处的山坡上拍婚纱照。背景是雪山、蓝天和朵朵白云,还有风雪相伴。此前,我曾听说有人到雪山上拍婚纱照,还不相信,不想却让我们碰上了,真是幸运。这一意外的场面给全车注入了兴奋剂,原本昏昏欲睡的人们顿时精神无比,全都打开窗子向这对勇敢的年轻人挥手致意。我顾不上别的,马上举起相机......风夹着雪顶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纷纷拉紧帽子,拽紧围巾,扣紧领口,而窗外的新娘只穿了件薄薄的婚纱,两个肩膀全裸露在外面。风不时把新娘的婚纱吹起,新郎双手紧紧地拉着新娘的手,支撑着她,呵护着她......为他俩拍照的摄影师穿着羽绒服还嫌冷,而两位新人为了爱情,为了天长地久,为了永久的纪念,却冒着严寒展示着这份执著和青春。我被感动了,全车的人也被感动了。
汽车经过他们时,司机同志停下车,全车的人为两位新人热烈鼓掌以示祝贺,更是为他们的勇敢所折服。这时,我分明看到两位年轻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和让人羡慕的眼神。这一让人难忘的情景永远地定格在我的相机里。我想,此时此刻,他们在神圣雪山上的海誓山盟一定会感动上天,同时也会得到长眠于雪山的红军战士的祝福。没有他们的奋斗和牺牲,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想必,那对来此拍照的新人也会有这种感觉。他们用这种另类勇敢的“婚纱”照,向人们展示当代年轻人的思想、情怀和境界,也告慰长眠于雪山的红军烈士,我们的今天就是你们当时的理想。难道不是吗?
我佩服他们的勇敢之外,更多的是羡慕,羡慕他们生长在美好的时代,羡慕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个性,更羡慕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而不必理会他人的议论。年轻、激情、理性、奋斗应该是这一代人的特点。望着瑟瑟发抖的新娘,我不禁生出些怜悯和关爱:千万别冻着了,孩子!
告别了拍婚纱照的新人,我们又继续往前赶路。转眼间便到了夹金山山顶——垭口.这里海拔四千多米,狂风卷着冰雪肆无忌惮地洒泼着,窗外已是昏天黑地,白毛旋风呼呼地刮。没见过此景的南方人都下车去体验这从未见过的场面,我却静静地坐在车上吸我的氧气,回味着刚才见到的那一对新人拍婚纱照的感受。这一意外的相遇无疑为我这次旅游又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和不少的收获。我敢断言,经过夹金山风雪的洗礼,经过雪山的见证,一份天长地久的美好前景在等待着他们。
真心地祝愿你们——勇敢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