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很好听,但链接不稳定,不太好刷出来,大家多刷几遍喔!*^_^*
------------------------------------------------------------------------------
一.张牙舞爪的“自由宣言”
“我将来就是那无法无天、为非作歹的小尼姑!你能拿我怎么的?”
盖上相机镜头,五只枯爪插进乱蓬蓬的头发里一捋,然后整个头往右上方一甩!(哎哟!我的脖子!)牛得一踏!

图一:出家前的我,张牙舞爪是常事。(脸盆妹妹 摄影)
――出家之前故意气师兄们的这一幕最近常常出现在我脑中。
那时候周围在家、出家的朋友们,以及几个师兄都劝我不要出家,师父更是不同意。大家都说以我活跃、自在、整天傻乐的个性,非常不适合出家。甚至师父也问过我:“假如说,出家了,你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自由自在地拍照片了,那你怎么办?”
我那时心里主意早已拿定:不管在家、出家,不管摄影、念经,只要自己做的事情是有益于大众的、有益于善法弘扬的,那我就会做下去。谁说出家了就非得变成低头垂目、只看眼前三尺地、谁来都不搭理的古墓派高手?我还就不信了我!做个欢喜小和尚又有什么不好?我记得那时自己还煞有介事地跟普陀山一位帅哥师父说:“镜头一对准你,你表情就非常不OK;你适合被偷拍!等我忙过这阵子(指我出家),以后来普陀山跟拍你一阵子,专门偷拍。”――拍他很有意义的,这师父形象很好,既庄严又不乏亲和力,跟普陀山观音道场氛围非常契合,很让大众升起对现代青年出家人的信心。
所以,剃度之前的那些日子,每每师兄们教我动作、语言、声音什么的“要收敛一些”时,我就很赖皮地表演一次文章开头的那一幕,一再发表我的自由宣言。
这宣言在一段时间之内,还是蛮有效的:大家还记得我初出家时去的福建乡下那寺庙吧?我在那边跟那些传统的出家女众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学僧们居然叫我“济公”!哈哈!――天地良心!我没偷鸡、没啃狗肉,也没喝小酒,只不过活跃一些,给大家、给寺庙拍了一些照片;组织了一期小菩萨佛乐合唱团;空闲时忽悠了几个小学僧偷偷去爬后山看那边的茅棚;晚上穿着T恤去洗澡;被吓到的时候习惯性地大叫几声“天啊!天啊!My
God!”……仅此而已,也没干什么大的坏事。
暮鼓晨钟里,日子一天天过去,女众道场的传统规范悄悄浸润着我的身心。那个赖皮兮兮、牛皮哄哄的“自由宣言”影像越来越淡。
二.“你的博客写得越来越不好看了!”
然而,让我再度想起自己当年的宣言的,却是前几天骚骚的一通电话:
“小墨,你现在窝云顶不出来了,挺老实的嘛!博客也不怎么写了,昨天才看到你发了一篇。不过,我说句老实话你别生气啊!”一向大大咧咧、自号“粗人”的骚骚居然嘎反常。
“你就说吧你,婆婆妈妈的。”自家好友,我从来不客气。不过,好像搁一年前,“有屁快放!”这话肯定脱口而出了。
“……你的博客写得越来越不好看了!”骚骚停一下,好像在等我的反应,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我觉得,你以前的博客很轻松,很……很……轻灵?……反正就是乐观,有灵气,让人很爱看,很舒服的,每篇博客背后会藏一些东西,看完后让人有点想头。可是现在,你好像变严肃了,写出来的东西没什么意思,而且……好像那种说教的味道很浓,图片也没有,让人不太想看下去。”骚骚句句中的,我一直“唔唔”地点头称是。
“骚骚,我晓得了。以后会好好贯彻党的方针、争取重新做人的。您老人家放心!”我嘎嘎笑着回复骚骚。其实这话题前段时间阿义、公公都以不同方式跟我说过的。
放下电话之后,我垂头看着自己沾满草籽的僧鞋,募然想起一年前自己张牙舞爪的“自由宣言”。心头那个回避多日的问题终于清晰地蹦出来了!
――如幻,你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形象庄严、举止威仪、精通三藏、言谈谨慎的人天师表如幻法师?还是率性真诚、自由自在、整天傻乐、为拍到心中最好的佛门图片不顾一切、披头散发的疯子小墨?(――哦,当然了,现在“秀发去无踪、头屑更出众”了!*^_^*
引用好友的留言。)
三.“你最好穿着海青去拍照”
其实这问题,在出家前我就考虑过。站在佛门外拍佛门、写佛门,对于小墨来说当然最舒服、最自在了,爱怎么着怎么着。不会有那么多限制;而站在佛门里面拍,在出家人戒律的约束之下,限制肯定非常多,不便于拍摄、写作,但出家人的拍摄角度和诠释内涵,肯定会非常不一样。所以,还是可以尝试继续拍拍写写的。加上我那之前一直做摄影师,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在惯了,考虑问题的时候,并不会把周围环境的舆论压力列入重点考量范畴。当时只是觉得:以最生动的图片、最自在的语言来反应佛门,让更多人认识佛门、了解佛门,这事儿应该没错的。所以我那时的考虑结果就是:出家、摄影两个目标是一致的,没什么冲突,就这么着吧。
但事实证明,我当时确实低估了环境影响的巨大力量。尽管我在种德寺被大家叫做“济公”、尽管我自我感觉变化没那么巨大,但是屡次拍摄图片或讲话时被老师父们异样的眼光扫过、乃至呵责过之后,原来生猛、好奇的小墨逐渐被一个相对安静、克制、隐忍,言行小心的如幻代替了。老师父们是为我好,安静、本分,是她们一直以来的好和尚标准。当然,也有老师父们要求我拍照的时候(做自由摄影师的时候,我不喜欢人家要求我拍这拍那),寺庙需要一些图片做弘法宣传品,让我去拍,但是“你最好穿着海青去拍照”这样的要求,让我顿然不知所措。慢慢的,我的相机包就很少去开它了。

图二:出家后的我,在乡下传统的女众丛林学规矩。
四.师父的教导 Vs 阿义的馊主意
及至回到杭州,突然发现,按种德寺时如幻的方式跟昔日杭州的这些在家、出家好友们交往,感觉竟然是那样古怪!大家都很别扭!不仅如此,就连写东西也是这样:当我再度提起笔来写博客时,感觉要顾虑的东西那么多!以前写东西,脑袋里东西驰骋、纵横捭阖,一点儿也不受约束。赶上打字快,真是想哪儿写哪儿,欢快着呐。可是现在写东西,每写一句,就要考虑这样说合适吗?这样说是否符合大众心目中的出家人身份?这样说教内会不会有老师父出来呵责?摄影就更别提了,阿义试探着提醒了我好几次:“小墨,你的相机还在我家呢……你就不准备……啊?”
直到前几天骚骚给我打的那通电话,乃至今天大师兄居然把我跟一位很拘谨、差不多眼睛只看自己脚尖的师父相提并论:“你们俩有的一拚!”
……
问题再也躲不过了:做个严谨的老师?还是做个真诚的好朋友?
这是大事,我期期艾艾地去请教师父:“师父,其实我很犹豫是不是继续摄影……因为如果真正要拍东西,那戒律方面我肯定做得不是那么太好。比如前次有××寺师父请我去驻寺拍他们的千年古寺,可是因为他们是男众道场,我不方便去,所以就没去,其实站在佛门摄影的角度,这是很好的机会;再比如,有法会时,大和尚面前怎么可以站人?可是我要拍照啊,那肯定站在他们前面才能抓到最好的一瞬啊;再有,出家人讲究行住坐卧四威仪,可是我要是摄影,就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好奇心,东张西望,拍的时候上蹿下跳那也是必须的……师父,我真的不晓得要不要继续拍,我担心人家会来讲我……”
师父静静听我说完之后,开口:“如幻,我们做任何一件事,要看自己的发心是怎样的。有利于修行、有利于弘法的,就去做,不要瞻前顾后;如果只是放纵自己世俗的喜好,贪染那一些名色上的东西,不如快刀斩乱麻,丢掉!”
“师父,您知道我拍佛门的目的的啊……我就是怕人家来说,‘这××的徒弟怎么一点规矩都没有!’另外一方面,我其实也确实想多点时间静心学习佛门典籍,真的真的非常想在修道上好好用工……”
“如幻,你如果觉得摄影、写作有利于弘法,那你就继续去拍,人家说××的徒弟怎么怎么的,我没关系的呢;如果你什么都不想管,只想读经、打坐,用原始佛教的方式好好用工,那你就心无旁骛去学习,不要有什么顾虑。其实你自己心里有答案呢!要学会依照自己的情况做选择。”
得!师父让我自己做决定。他老人家向来尊者徒弟们自己的意愿,……可是,我这,我哪有什么意愿啊?
“你说,我做老师好,还是做朋友好?”回云顶的路上,我跟祥林嫂一样问阿义。
“这两个有冲突吗?”难得阿义开车时没电话接,有空听我讲话。
“怎么没有啊!做老师,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威仪,注意师道尊严,这样才有摄受力,讲出来的东西人家肯听;要是做朋友,那就自在多了,至少我可以上蹿下跳再拍照了,写文章也自由得多。不过坏处是虽然后者大家相处起来比较愉快,但是我讲出来东西没人听,而且教内老师父们、甚至一些居士会讲我,‘这厮没规矩!’――当然了,无论做那个,用工学习佛教典籍是前提。”我看准备运回云顶的几包馒头发呆:黑米馒头,白面馒头,选哪个呢?
“这么想想也是啊……那你就不会像‘老顽童’那样?该严肃的时候严肃,平时想玩就玩?”
哈哈!这家伙老出馊主意!怎么突然把“老顽童”给搬出来了!看过我前面博客的好友们晓得,“老顽童”就是灵隐的老都监,平时看他“顽皮”惯了,有次普佛他庄严出场,把我一下子震倒了!(那时候不方便发图片,现在补图片在原博文中《灵隐“老顽童”》,给大家看看。*^_^* )

图三:平日极“调皮”的老顽童某日庄严出现,吓了我很大一跳!
“……唔……”我歪着脑袋看看又在接电话的阿义,这家伙简直是天才!老佛爷派来指引我的菩萨吧?或许我可以尝试一下二合一、多功能的主意?为什么自己之前一定要非黑即白呢?黑米馒头,白面馒头,如同师父说的,我自己心里清楚,那不都是成道的资粮吗?老顽童不是很好的一个例子吗?平时,抓紧时间下死功夫学习佛法、有需要时立马活跃轻灵上蹿下跳拍摄写作,是谓大家熟悉的欢喜小和尚小墨;特定场合时,就变身“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的严谨的出家人,是谓传说中的古墓派高手如幻。
五.不忘初心
其实出家之前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
“我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出家,不是为了单把自己专修成有造诣、有修为、有名望的佛教大德;我出家,是为了能够以出家人身份,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让佛教思想精髓多一些人知道,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友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和谐一些。张涛、阿义他们跟我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我们都是想协助大德们成就的人,是努力为大德们创造机会使其能够顺利弘扬佛法、普渡众生的人,唯一的区别就是张涛、阿义他们在教外用心,我在教内努力。”――《出家后的第一篇博客》
只是后来被境界一转就迷糊了,不晓得该干嘛了,呵呵。这事原来就嘎简单:就似云和水,一个规规矩矩,循流而走;一个飘飘荡荡,自在率性。本质一样,形态根据情况变化而已。
另外还有:假如我清楚这些还要JJYY再说什么老师、朋友的话题,自我分析一下,那就是贪著当法师被人尊重的感觉、当摄影师自由自在的不羁了。而这些,正是师父说的“名色上的东西”,丢掉!丢掉!严谨威仪、进退有度是出家人的本分,上蹿下跳拍摄写作是弘法需求,赶快端正思想喔!不能含糊喔!
好了,那这事就这么决定了,咱今后打墨式超级无敌幻化组合拳!*^_^*
谨言危行修行、上蹿下跳摄影,分身、合身,如同老顽童、老都监;如同行云、流水;如同欢喜小和尚与古墓派高手。顺便还多了一个名号:云水幻墨!嘿嘿。
【特别声明】
1、《头陀家风》、《小墨刚出家的日子》、《俗眼看佛门--灵隐寺拍摄手记》、《一句话,一辈子》、《影像江南》全部图文欢迎转载(除特别标注不能转载的僧人人像图片),方便得话,请注明作者江南阡陌及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lldd
)。
2、文中人名,或系化名。*^_^*
3、江南阡陌原本世学基础薄弱,而今初入佛门,于佛法知之甚少,所以在行文及图片说明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谬误,请各位前辈、朋友们留言指出,我会及时修改。另外,对于拍摄方面,大家若有好的意见、建议,也请留言赐教,我会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拍摄计划。感谢大家!
欢迎十方大德指导小墨的系列博客:
-
-
-
-
背景音乐:《冬至》白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