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眼看佛门】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2007-04-23 20:54:12)
标签:

杭州

江南

寺庙

灵隐寺

摄影师

宗教

出家人

出家

原因

因缘

净慈寺

法华寺

佛事

分类: 俗眼看佛门
     如果有机会问出家人三个问题,你想问什么?

 

【俗眼看佛门】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图一: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遊;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

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僧人行路,的确有味道,难怪有人因为这个出家。)

 

    我估计90%以上的人问题中会有一个“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这问题简直可以列为僧俗问答之首。同时,我现在也晓得了,这问题其实也是出家师父们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没办法,好奇心使然嘛!想想看,好端端一个人,为什么选择一条跟我们如此不同的道路?不能吃肉,不能睡懒觉,不能恋爱,不能穿时尚的衣服,不能享受家庭幸福……很多很多个“不能”。因了这很多个“不能”,所以也难怪咱们俗家人常常推测:这人肯定遭受过重大打击!别人不说,就连弘一法师李叔同,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人给他的出家因缘想像出很多版本的“创伤论”呢。*^_^*

    然而,尽管知道这问题问得有点不厚道,好像在探人隐私,可是往往好奇心让人变得无比“勇猛”,――尤其对于我这号称八卦王的俗人摄影师小墨。从开始拍灵隐的那一天,一得着机会,我就厚着脸皮打探人家师父们的出家因缘。

 

【俗眼看佛门】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图二空门箫声起,世间暮霭落

 

    最初,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一些师父们答复这问题时常常会有些犹豫,而且很多答案是比较模糊的,最好玩的是多半师父会巧妙而迅速地把话题转到谈论佛法上面。后来,慢慢熟悉起来了,经不住我多次诱骗逼问,师父们还是一个个“招”啦!*^_^* 跟出家人打交道有个好处,一些事情如果他们愿意说,那一定是真话;如果不愿意说,他们会避而不答,绝不会说谎或者粉饰。

    不过,因为他们的诚实,听到答案时我倒真是倍受打击!怎么说?

    在我以前的想像中,之所以出家,多半是生活上受到巨大挫折了,万念俱灰才遁入空门的。后来看了一些弘一法师的传记,也能理解一些师父是因为真正认同佛教教义才出家的。可是,现实的答案,意料中的“正确答案”以外,还有很多让我跌破隐形眼镜的答案!

    “那时候小,什么都不懂。我看和尚穿的衣服很好看,走路特别飘逸,特别喜欢那种感觉,然后我就出家了……”

    “小时候我们那很穷的。我妈把我送到寺庙里,想让我有口饭吃。”

    “《少林寺》你看过的了?我那时候到少林寺出家,其实就是为了学武术。那时候我连佛菩萨的名字都不晓得……”

    “我太调皮,家里把我骂了一顿,我就跑到同学那里(寺庙)去避风头。结果发现寺院的环境和生活我很喜欢,后来就出家了。”

    “我女朋友家境很好,可是我家很穷。我出家最初的心理,也可能有那种让她更加尊敬我的意思……那时候我挺自卑的……”

    “我大伯领我出家的,那时候就是想着把这个当个工作一样、有可能过几年不干了,还俗了……”

    ……

    晕!这些跟信仰佛教或者生活重创相差太远了吧?!当然,我理解中的“正常原因”的也有:

    “我家就是一个佛教家庭,全家都信佛的。而且,在我们福建那边,出家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我高中以前都不信佛的,觉得是迷信。后来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拿了几本佛经当艺术去看,看着看着,就觉得佛门博大精深,我愿意用一生去学习佛法、弘扬佛法……”

    “我以前是信道教的,后来看了一本《楞严经》,这一看就看进来了……”

    “那时候做生意亏了,跟老婆也闹翻了。一身名牌却两天没钱吃饭,也拉不下脸来跟人要。一个人在宁波的街头,走着走着就晕倒了,脚又被玻璃划破,真是霉!想想人活着实在没什么意思,就出家了。可是起先人家还不收我……”

    “我有个佛学院同学,从小是孤儿,被收养在寺院的,后来自然而然就出家了。”

    ……

 

【俗眼看佛门】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图三:入世出世,心念之间。

弗远弗近,咫尺西天。

 

 

    看看,师父们出家的因缘还真是五花八门,有我们“预期”中的,也有出乎预料的。起先,我对这些真是兴趣浓浓,听故事一样。然而听的“故事”越来越多,跟师父们相处时间越来越长,慢慢地,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师父们面对陌生人答复这问题时会吭吭巴巴的。

    对于了解佛法,发心出家的师父,他若跟咱们说是这原因,那我们不会有多少惊讶,只是觉得不能理解,因为我们还不太了解佛教。这时候,如果那师父有空,咱们也有空,那师父或许会跟咱多讲一些,让咱们增加一些理解。但一般情况下,大家各自有事情,也不太有机会讲明白了。所以,这种情况下,师父们不想多说也是有可能的。

    对于生活、情感、工作、经济等等方面倍受挫折的、以及其他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出家的师父,他们不想多讲。这更可以理解:一方面,人都有隐私,即使对熟悉的人,他都不一定会讲,更何况面对不太熟悉的我们?另外一方面,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师父们会觉得直接讲了他当初出家的原因,会让不太了解佛门的我们对佛教起了怀疑的心态。例如:我们若晓得一位师父当初抱着“工作”的念头出家,我们或许会想:咦!这样的人也混进佛门啊!看起来佛门也不是什么好地方。可是,实际上,很多初发心比较“奇怪”的出家人在进入佛门之后,逐渐受到佛教薰习,最初的一些念头已经慢慢转变了。此时我们如果以他最初的行为度量这个人,甚至以他当时的行为来度量佛门,那真是有点刻舟求剑、缘木求鱼的味道了。

 

【俗眼看佛门】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图五:无意间,我就跨入了佛门

 

    “其实,我们出家人四大皆空,万般放下。对于所谓的‘隐私’,没那么保密的,说就说了。但问题在于,某些出家因缘一旦讲出来,会让不了解佛教的人对我们产生误解,无形之间损害了佛门的形象。这罪过就大了。出家人不打妄语,不可能编造一套好听的故事。出于这样的考虑,有时候一些师父就会闭口不谈了。”定照师父的话以前我理解不了,现在有些认同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入宝山而空手归’的,当初为了逃避出家的,最后外面有点风吹草动立马就还俗了。这也有的。但相对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少。在寺院这个环境中,佛教对人向善的薰习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俗眼看佛门】师父,你为什么要出家?

 

 

图五:在这样一个环境薰习佛法,清凉心易生。

 

 

    “对啊,一切都会变的。那……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你们会拒绝一些因为想不开而出家的人?”我想起前面说的那个出家前倒霉透顶的师父。

    “不是拒绝,是劝阻。出家原本应该是‘想得开’才出家的,因为种种原因‘想不开’而出家,那以后这种清苦的出家生活,他就没有很好的心态去适应。这样,对他自己,是一种时间精力的浪费。一般遇到这样的人,我们首先会给他一些劝解,解开系在他心头的结。有一些人,听了我们的话之后,觉得豁然开朗,也就回去了。其实他也不是真心想出家的。不过有些回去的人从此开始学习佛法,做了在家居士,也是有的。”定照师父说话慢,我听得急死了。*^_^*

    “那要是遇到劝不听的呢?”我以前见到一个高考失利的学生,待在寺院,怎么劝都不肯回去。对于佛教,只晓得有“如来佛”的名词。

    “实在劝不听,就留下了。先做净人(大约相当于寺院的义工),然后慢慢观察,如果初步学习佛法之后心生欢喜,善根现前,那就给出家了;如果暂时没这善根,他自己会受不了回去的。”定照师父微笑。

    “那……”我搔搔乱蓬蓬的头发,心里还是有疑问,“这样子你们都给他出家啊?……”

    “小墨,我跟你讲啊。出家的原因你问一千个师父,会听到一千个不同的故事,但无论怎样的出家因缘,重要的在于,他因此出家了!每个人出家都有不同的机缘,机缘没有好坏之分。这就好像你进一扇门,不管你是锦衣玉食还是衣衫褴褛进来的,也不管你是自己端端正正走进来的,还是被人推进来的,或者饿昏摔了一跤跌进来的、无意中走错门闯进来的……反正不管怎样,你就是有这个机缘进了门。”定照师父边说边在门槛边比划,身口意同时“开示”,很好玩的样子。

    “嘿嘿,晓得啦!偶是相当有智慧滴!”我做“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状向定照师父挥手告别,转身按着相机向大殿前跑去……刚才好像看到一个特别清秀的女孩子举着香经过……

 

 

 

 

 

【郑重声明】
 
1、《俗眼看佛门--江南佛门拍摄手记》所有图文(尤其是僧人人像图片),未经作者江南阡陌及图片人物本人授权,请勿转载,特别不可用做商业用途。考虑到构图审美、读者视觉感受等问题,所有图片均未加水印,因而可能方便盗用。所以请朋友们代为监督,若发现有盗用、甚至恶意修改图文者,请大家及时留言告诉我。天涯海角,愿做秋菊。
 
2、文中所有人名,多系化名。*^_^*
 
3、江南阡陌并非佛教徒,加之才疏学浅,所以在行文及图片说明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谬误,请各位前辈、朋友们留言指出,我会及时修改。另外,对于拍摄方面,大家若有好的意见、建议,也请留言赐教,我会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拍摄计划。感谢大家!
 
 
 
背景音乐:观音菩萨如秋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