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楼是个神秘的地方。很多大丛林的藏经楼为保存珍贵典籍而设,不但不对外开放,就是一般寺内的僧众,也比较少踏入其中。

灵隐的藏经楼复建于2000-2002年,位于寺内中轴线上第四重。有三层,一层是地宫,名“龙宫海藏”或“云林宝藏”,里面有很多文物珍宝;二层“直指堂”,是讲经说法的法堂(今年元旦的灵隐古琴音乐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三层就是真正藏经所在了。据说楼上收藏有各种佛教经籍史书。藏经楼整个建筑是重檐歇山顶式的,远远望去,飞檐斜展,殿宇雄伟,一派红尘不到的气势。
我每每仰视经过灵隐藏经楼,心中便无限神往。开拍灵隐数月之后,我才鼓了莫大勇气,询问是否可以上藏经楼拍摄,随和的师父们竟然应允。
拍一件事物前,我向来有先做功课的习惯。因而很意外得知灵隐书藏居然是浙江历史上最早一个公立图书馆!其实年代也不远,是清朝的事儿。当时浙江巡抚阮元(西湖三岛之一的阮公墩、著名的“诂经精舍”等都是他的功劳)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在灵隐寺大悲楼创立了“灵隐书藏”,广集释典储藏其中,管理细致,亦可外借。不过,那个灵隐书藏毁于太平天国战乱中了。今天灵隐寺的藏经楼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路木制楼梯,咚咚地爬上去。站在门口,我却踌躇一番不敢进去。室内木制地板实在太干净了,几乎像镜面一样倒映着楼外的树色山影。

想像中,藏经楼里面肯定是书架林立、类似图书馆那样的;而且,架上的书应该有些灰尘,古古旧旧的模样。但眼前的藏经楼却没有一只书架,更看到不什么典籍。明镜似的地板周围,静立着一排排高大敦实古雅的木柜。――厚厚,还真是“藏”!书放在柜子里不给人家看到的。

手脚不安闲,我呲牙一声拉开一只没上锁的柜子。打开之前心脏扑扑乱跳,以为就要看到绝世经藏了,然而柜门一开,里面却是空空如也。
“一部分书搬到下面图书馆去了,这样利用率高一些。现在藏在这里的书都是折本的《大藏经》,有两套,很珍贵,锁起来的。”性圆师父指指其他书柜。
“只有两套书?”我数数书柜,共有二十八只,个个硕大。难不成都是空的?
“是啊,两套。”性圆师父答,“这些书柜差不多都装满了。”
“……啊!两部书就能装满这么大的空间?……是不是像《四库全书》那样的大型丛书?”犹豫了一下,我又问。
“《大藏经》就是指一切经,也叫大藏或者藏经。以前是指以经律论为主的汉译佛典的总集,现在宽泛一些了,不论什么文字,汉文、藏文、蒙文、满文、西夏文、日文、巴利语、傣文及英文等等,凡以经律论为主的大规模佛典集成,我们都叫它‘大藏经’。现在灵隐藏经楼的主要是汉译的,这边有一点点藏文的。”性圆师父指指边上的一只书柜。。

“……那,可不可以打开给我看看呢?方便拍摄吗?”为了拍摄,我一向厚颜无耻。*^_^*
“可以。你等等。”
一会儿功夫,性圆师父拿了一根铜条来。吼!古代的锁和钥匙造型真是巨大!

厚重的柜门打开,迎面铺天盖地整齐排放着一只只木匣。每个正面都写了书籍的名称。性圆师父小心翼翼拉出一只木匣,抽开匣盖,里面满满一叠书,用蓝丝绸硬面封套裹着。我想看看书内面的样子。随和的性圆师父抱出木匣,放在香案上。香案地方比较小,我指指脚下干净的地毯,示意放在地毯上再打开好了,宽敞方便。

“不能的。经书尽可能放在高一些的地方,不是迷信。这其实是代表了对佛陀、古代大德们的尊重。”性圆师父摆摆手,把书抱到一角的书桌上。我暗想到自己常常揣本书钻进卫生间……汗!


“这些经书,是佛教的精髓,有机会的话你要多读多看。读了,你才能说它们倒底是不是‘迷信’,很多人因为不了解佛教,看到这些就排斥。其实在不了解情况时候排斥一件事物,对自己来说是很大的损失。佛门的理论是非常博大精深、不可思议的……”看得出,性圆师父对这些书籍的珍爱,其实是源自对佛教教义真心地认同与尊重。

性圆师父拿出一本来,是折本的那种,字很大。虽然来不及细看文字(估计我也看不懂),但这书看上去实在是很舒服。我很喜欢中国古典书籍的样子,竖排版、繁体字,线装翻页和折册的都很有味道,不管什么内容,一路点头看下去,欣赏赞叹;不像现代的书,横排版的,一路摇头读完,心存疑窦。*^_^*
哈哈!纯属个人陋癖,大家不要拍砖哈!

藏经楼正中央供奉着一尊佛,佛前香油灯静静地燃着,两侧书柜似菩萨一般平和静穆,氛围庄严而安详。纤尘不染的地板上铺一大块典雅的地毯,结束今天的拍摄任务之后,我收好器材慢慢跪下去――虽然不是佛教徒,但做人基本礼貌还是要讲的。佛陀真的是一位很伟大的教育家。这么多记录佛陀言行理论的典籍,历经两千五百多年洗练,还被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如此珍爱保存,依教奉行。
礼毕,转身回望。藏经楼外,烟云萦绕。完全听不到楼下寺内游人的喧闹。目力所及,近者佛陀、书柜,远者殿宇、山树。不由心中慨叹,古来僧家学识深厚者多,在这样一个环境,焚香、礼佛、静心读经,研习这些历经时间考验的生命理论,怎能不出大德?
(这次的图片拍得不好,偶自己很不满意,请大家多多原谅哈!若有机会,俺会争取拍些满意的来替换。*^_^*)
【郑重声明】
1、《俗眼看佛门--江南佛门拍摄手记》所有图文(尤其是僧人人像图片),未经作者江南阡陌及图片人物本人授权,请勿转载,特别不可用做商业用途。考虑到构图审美、读者视觉感受等问题,所有图片均未加水印,因而可能方便盗用。所以请朋友们代为监督,若发现有盗用、甚至恶意修改图文者,请大家及时留言告诉我。天涯海角,愿做秋菊。
2、文中所有人名,多系化名。*^_^*
3、江南阡陌并非佛教徒,加之才疏学浅,所以在行文及图片说明中可能会出现很多谬误,请各位前辈、朋友们留言指出,我会及时修改。另外,对于拍摄方面,大家若有好的意见、建议,也请留言赐教,我会根据情况不断完善拍摄计划。感谢大家!
背景音乐:寒山僧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