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杭州虎跑李叔同纪念馆
豆瓣的“弘一法师”小组,我每天会去录一条弘一法师摘录的格言。今天录的是这一条: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则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疾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一边打字,一边仔细体会其中的含意。打到最后一句“我若疾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不觉哈哈大笑。想不到前人说话也这么幽默!但笑过之后,看着“疾恶如仇”几个字,忽然想起以前的一个朋友AZ,心里涌出很多懊悔。
AZ是我很久之前的一个同事。关系一度很要好。但后来,两人形同陌路。原因是一桩我被“出卖”的事件(不细述),加上平时不喜欢她吃东西嘴巴“叭嗒叭嗒”的习惯、不喜欢她坐在椅子上抖腿晃脚、不喜欢她没文化到连“里程碑”几个字都说不清楚、不喜欢她成天婆婆妈妈不是老公就是小孩、不喜欢她的终极理想就是去北京或香港玩一次……于是,在“出卖”事件之后,我不再理会AZ。任其他朋友怎么调停都没用。
当年的我经常指责AZ。一味不喜欢AZ这个,不喜欢AZ那个;成天皱着眉头嫌弃AZ这里“无知”,那里“仪态欠佳”……拿着法镜只照别人缺点(甚至放大),却没发现自己的小气狭隘。不仅如此,小气之后,“疾恶如仇”,再也不给人机会。现在想来,我看到人家的缺点未必真的存在,且就算我说的一些是对的,但这样做,不仅失之仁厚,简直可算得上苛刻薄德。更何况,扪心自问,在指责人家的时候,我自己又怎样?我的个人仪态就很好吗?我博学到可以看不起人家吗?我的理想难道特别伟大吗?……都不是!那我还有什么资格苛责人家?有什么资格以别人为“恶”?
反观弘一法师常常讲的:“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现在,我才意识到自己的过错。
自小,我们接受的教育强调“疾恶如仇”、“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强调“远小人”。相对来说“亲贤臣”、“汎爱众,而亲仁”等方面弱一些。这令我长大后异常“洁身自好”,对一些看不惯的人常常鄙之避之,对一些“犯错”的朋友毅然“割席分坐”,只恨自己当初怎么不长眼结交了这样的朋友。
可是,近些年在接触到弘一法师的一些言行之后,深觉自己在仁厚方面做得实在太差。最近早上写字,“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几个字每天都写。不为专攻这几个字的笔画,只为给自己道德上的警示:对周围的一切,一定要抱宽容仁厚的态度,不可“疾恶如仇”。何况我自己本身乏才欠德,只有向别人学习的份儿,没有资格指摘任何人。
感谢苍天,感谢佛菩萨,让我在有生之年能得到弘一法师的间接教诲。一切过错,改之不晚。*^_^*
图二:杭州虎跑李叔同纪念馆内弘一法师墨宝展厅。且不说大师圆拙浑朴的字迹,仅内容,每个条幅,都令人深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