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挽同年吴子珍
名怀珍,杭州人,能为古文,好讲求兵事。
文澜不取归熙甫,兵略时同魏默深。
声气牢笼羞鹤盖,心期寥寂托牙琴
。
倚闾犹自衣添线,为位无端泪湿襟。
闻有贤妻堪付托,文园遗稿漫销沈。
注: 某公负古文盛名,后进皆希其眄睐。同时法源寺有诗客十许人,
为豪贵所隆礼,声誉日盛。子珍皆与异趣,数为余言之。
u
题解:
咸丰九年(1859年),浙江钱塘人吴怀珍英年早逝。吴为张之洞在京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时广交的朋友,张之洞写诗纪之。全诗先赞扬吴的文才武略,又对吴的英年仙逝表达了无比的沉痛。诗中写吴慷慨自负,工诗,古文词主苏轼,论兵略主李广,博综群籍。全诗体现了作者对文武兼修的吴子珍惋惜、赞赏之情。
n
注释:
l
吴子珍:清浙江钱塘人,字子珍,一字聘士,号漱岩,仁和人,名怀珍。咸丰二年举人,考取教习。工诗古文词,诗学中唐。慷慨自负,久留都中,无以自表。病卒客旅。好友谭献刻其遗著为《待堂文》。另有《柳西吟馆诗草》。
l
同年:同榜之士为同年。清·顾炎武《生员论中》:“同榜之士,谓之同年。”咸丰二年(1852年)吴子珍与张之洞同年中举。
l
文澜:文章的波澜。形容文学作品富有文采,有激昂、壮阔的意象。明·何景明《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l
归熙甫:归有光(1507年-1571年),字熙甫,一字开甫,明朝昆山(今江苏昆山)人,著名文学家,早年因老家在昆山项脊泾(今属太仓),自号项脊生,晚年居于震泽(太湖的雅称)附近,人称震川先生。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等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l
魏默深:魏源(1794年—1857年),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清朝军事思想家和战略家。
l
声气:指文章的声势和气势。《明史·王世贞传》:“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
l
鹤盖:形如飞鹤的车盖。汉·刘桢《鲁都赋》:“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l
心期寥寂:深交,相知。渴望相知。
l
牙琴:伯牙琴。春秋时伯牙弹的琴。唐·罗隐《重过随州忆故兵部李侍郎思知因抒长句》:“庄周高论伯牙琴,闲夜思量泪满襟。”
l
倚闾:谓父母望子归来之心殷切。《战国策》:“女(汝)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所,女尚何归?”宋·楼钥《送潇宰富阳》:“三年待汝归,二亲真倚闾。”
l
衣添线:母亲谓游子缝衣。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清·谭延献《吴怀珍传》:“怀珍母妻当咸丰十年杭州陷日投水殉难,一子九龄亦没于水。”
l
为位:地位。在其位,谋其政。《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l
文园:《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拜为孝文园令”。因为司马相如曾任孝文园令,后遂以“文园”指相如。泛指文人。
l
遗稿漫销沈:《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销沈,同消沉,消逝,埋没无闻。
l
眄睐:眷顾。唐李商隐《为张周封上杨相公启》:“咳唾随风,眄睐成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