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吴叟秋衣往四川为道士,吴癖金石善刻印,技在陈曼生、
赵次闲之间,尝荷一担,穷探名山访碑,遇即拓之二首
风尘澒洞厌浮名,竞著黄絁访佐卿。
窈窕青城堪避世,知君不为学长生。
长物曾无可卓锥,随身犹自挈毡椎。
担簦西过旄牛徼,当有唐蒙下僰碑。
u
题解:
送吴秋衣回四川作为道士,两首诗写身怀雕刻技艺道士秋衣老人一生访尽名山胜迹,遇有碑文并拓片保存。表达了作者对金石篆刻的兴趣及广泛交接各界朋友的性格,并对秋衣老人金石镂刻的世高超技艺给予赞扬。
n
注释:
l
吴叟秋衣:吴重光(?—1875),字秋畦、秋伊,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工诗书篆刻。《广德神异录》载,益州城西十五里,有一个道观叫上清观。这道观依山傍水,松树桂树成片,山深林静。上清观有一个道士吴秋衣,一生最爱碑文篆刻,三十年来,搜罗了几十块珍稀古石,拓下几百件上等碑刻,无形之间,他的雕刻、拓技也精湛了。
l
陈曼生:陈鸿寿(1768年—1822年),字子恭,号曼生,钱塘人。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l
赵次闲:赵之琛(1781年—1860年),
字次闲,号献父、穆生、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工书画篆刻,山水师从黄子久、倪云林。喜写佛像,为各地居士、丛林所宝。为“西冷八家”之一。
l
澒洞:绵延;弥漫。唐·杜甫《桃竹杖引赠章留后》:“风尘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双杖兮吾将曷从。”
l
黄絁:黄色的粗绸。道家装。宋·陆游《新制道衣示衣工》:“良工刀尺制黄絁,天遣家居乐圣时。”
l
佐卿:青城道士徐佐卿,相传能化鹤在天空飞翔。若平日无事,便化为仙鹤直上九霄,西飞昆仑,东及蓬莱。万里之遥,振翅可达。
l
窈窕青城:窈窕,幽深的。青城,青城山。《青城山记》:“道书以此山为第五冬天。”
l
卓锥:立锥,插立锥尖。形容地方极小。《传灯录·伪山传》:“去年贫,尚有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
l
毡椎:古碑帖雕刻拓技的工具。
l
簦:古代有柄的笠。
l
旄牛徼:古县名。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以地接旄牛(一作氂牛)种羌族得名。治所在今四川汉源南大渡河南岸。《汉书·地理志》:“旄牛,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入绳,过郡二,行千六百里。”
l
唐蒙:西汉官吏、使者。初为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北)令。武帝时,上书建议开通夜郎道,被任为中郎将,奉命出使夜郎,以厚礼说服夜郎侯多同归汉。汉在其地设置犍为郡。《史记·西南夷列传》:“恢因兵威使番阳令唐蒙风指晓南越。”
l
僰:中国古代称居住在西南地区的某一少数民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