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过琼州海峡
琼峡百里碧波澄,闪烁鳞光照眼明。
海面无风仍见浪,人心有欲总难平。
凭栏远眺天高淡,临水听涛日映红。
回望椰城心语露,今别何日再寻踪。
http://s8/mw690/001ClWpuzy7e3lG6NBZ87&690
雷州十贤祠位于广东湛江市雷州市雷州镇西湖公园市内。宋咸淳十年创建。宋朝自乾兴至绍兴150年间,有丞相寇准、学士苏轼、侍郎苏辙、正字秦观、枢密王岩叟、正言任伯雨、丞相李纲、赵鼎以及参政李光、编修胡铨十位名相贤臣先后谪居或路过雷州。古雷州地处百越之地,环境恶劣,人烟荒芜,乃蛮烟瘴雨之乡。故古时帝王多将官员贬谪于此,或贬谪经过此地,而文人骚客路过雷州时留下了许多诗词,造就了本地璀璨的贬谪文化。他们在雷州期间体恤民情,倡办教育,对传播中原文化,促进雷州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深受人民的爱戴,被雷州人民誉为“十贤”,并建“十贤祠”以纪念之。
雷州半岛拜访十贤祠
寒冬寻梦访雷州,半岛风光景物稠。
昔日成王楚疆扩,南征骆越固金瓯。
雷祖唐史陈文玉,励精图治解民忧。
宋代贬臣恤民庶,汇来瑰宝金难求。
骚人驿驻雷阳境,谪客览胜雅句留。
足覆诗踪寻圣迹,人文历史壮千秋。
罗湖丽日开宝鉴,宋园圣迹眼中收。
天南重地风云咤,十贤浩气贯斗牛。
莱公刚直智非凡,澶渊之盟后蒙冤。
万古贞魂依海角,大忠功业表万年。
轼辙相携蛮荒行,湖中泛舟兄弟情。
且听坡公诗词韵,鹤立国钦称文宗。
屈宋之才秦少游,言丽辞婉意清幽。
荡气回肠堪俊逸,思念离情《梦扬州》。
才华横溢状元郎,凛然正气国栋梁。
奸佞报怨贬岩叟,身未到此名入堂。
眉山正言任德翁,铁骨铮铮忠秉公。
矫然不群文雄健,谏臣后世留其名。
更有南宋四名臣,二李赵胡彪乾坤。
俊杰风流真宝地,圣贤德泽刻铭文。
儒风弥漫润人心,雷郡妩媚传火薪。
文公撰写贤堂记,正气歌风辉古今。
华夏斑斓耀文明,游览凭吊怀英灵。
览阅遗碑心感悟,柳绿西湖水镜平。
岭南美景任我游,拥翠林中鸟啁啾。
众芳璀璨光北斗,名垂青史泽长流。
http://s5/mw690/001ClWpuzy6Z9YjPny474&690
http://s7/mw690/001ClWpuzy6Z9Yqg88Sa6&690
注:
1、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2、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1-3]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东坡自惠州再贬海南儋县,其弟苏辙亦谪雷州,五月兄弟相遇广西腾县,六月同道到达雷州。初寄寓雷州第一古刹天宁寺。苏东坡对寺宇清幽环境十分赞赏,与住持方丈交情殊深,临别赠书“万山第一”,后人在山门外竖坊镌刻勒石纪念,千古传颂。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3、 苏辙(1039年 —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召苏辙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1086年),任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起用李清臣为中书舍人,苏辙因上书劝阻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崇宁年间,蔡京当国,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号颍滨遗老。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苏辙又被贬为化州别驾,安置雷州处分。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4、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江苏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学家、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为一代词宗。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号称为“苏门四学士”,颇得苏轼赏识。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他十五岁丧父,自幼研习经史兵书。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苏轼举荐他为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预修《神宗实录》。绍圣初(1094),坐元祐党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贬监处州、郴州、横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熙宁十一年(1078)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5、 王岩叟(1043-1093),字彦霖,大名清平人(山东省临清市)。宋朝状元,书法家,论著家,朝廷重臣。曾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吏部侍郎、开封府知府、左司谏、起居舍人、中书舍人、枢密院直学士签书院事等职。一生才华横溢、刚直不阿,政绩卓著,建树颇丰。其为人做事高风亮节,受到司马光、苏辙、吕公著等大臣名士的高度评价。工书法,正书遒劲浑厚。著有《易诗春秋传》《韩魏公别录》。传世墨迹有《秋暑帖》、《与知府安抚左丞资政札》、《尺牍》等。元祐八年(1093)因御史郑雍攻击宰相刘挚、右丞相苏辙及王若叟、朱光庭等30人为挚党,遂贬若叟为端明殿大学士知郑州府,次年,迁至河阳(今河南)数月卒。卒后,追赠左正大夫。绍圣四年(1097)二月,章悖、蔡卞等奸佞为报私怨又上奏,追贬王岩叟为雷州别驾。
6、 任伯雨:任伯雨(约1047——1119),字德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市)人。孜子。神宗元丰五年(1082)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调清江主簿,知雍丘县。哲宗元符三年(1100),召为大宗正丞,旋擢左正言(《鹤山集》卷六○《跋任谏议伯雨帖》)。徽宗初政,条疏章惇、蔡卞罪状,章、蔡贬官。居谏省半载,大臣畏其多言,寻出知虢州。崇宁元年(1102),以党事编管通州。在崇宁二年(1103年)他又为蔡卞所陷,与陈瓘、龚夬、张庭坚等13人以“元祐党人”而南迁,其中对任伯雨迫害最惨,只有他被贬到雷州,并被削籍安置至更为偏远的昌化军。宣和初卒,年七十三。赐谥“忠敏”。
7、 李纲、赵鼎、李光、胡铨五公祠有注。在此省略。
8、 文天祥:文天祥(1236—1282),字宋端,又字履善,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年二十,举进士第一(状元),累迁湖南提刑、赣州知州。元兵入侵,勤王拜相,声震中外。往使元营,被强留。逃出后继续抗元,后被俘不屈而死。在狱中写下的《正气歌》,为千古绝唱。文天祥在雷州时,挥泪写下《雷州十贤堂记》。http://s8/mw690/001ClWpuzy6Z9YCpK5xe7&690
http://s4/mw690/001ClWpuzy6Z9YHRahRc3&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