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2010-07-17 16:01:57)
标签:

教育

品德

说教

情操

辨证唯物主义

分类: 散文随笔小说

                           浅谈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换个说法,就是知识的教学,品德的培养。两者之于教育,都很重要,不这样就做不到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接班人。

    教书和育人是分不开的。之所以把教书和育人分开来说,是为了提醒我们对这两者不可偏废。教书和育人是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通过教书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书之所以还须教人,首先在于教书有别于当司机、做车工、搞科研等。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青少年。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观点和道德、作风势必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发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纯粹地传授知识,往往是不存在的。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教人,这一点,文科教学比理科的教学尤为明显。

    育人即品德的培养,不可能无所凭借或只是空洞的说教。所凭借的是知识,是对社会的认识,是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通过知识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去获得这些认识。不少教育工作者责备现在的青少年精神空虚,缺乏理想。责备之余,也该反躬自问,我们用什么去充实他们的思想?我们做了些什么去启发诱导他们探索理想?如果听任他们无识无知,浑浑噩噩,只凭一点儿直觉的反应来对待生活,那么理想、道德、情操,这些都会成为空话。

    对学生进行理想、道德、情操的培养,不仅贯穿在社会科学的教学中,而且也应该贯穿于自然科学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客观存在,认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认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相互联系。它对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不是说,教了书就自然而然地教了人,也不是说,学到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化为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而是说,道德、理想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教学。即使是日常生活上的“小事”,不要随地吐痰,好象不值一提似的,如果引导学生从书本,从显微镜下认识结核杆菌、流感病毒,并进一步说明它具有病原微生物的知识,那么比你只是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好书,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教师要有学问,要注重知识的修养。文、史、地、数、理、化、外、体、音、美各科老师都要有本门学科的比较扎实的知识,而且还应有关于各学科的比较广博的知识,如果只靠几本教科书,几本教学参考书,几本复习提纲和答案,知识面狭窄,知识量微少,要想在教书方面游刃有余,那是不可能的。学生一碗水,教师一桶水,教师就应该把这一桶水打得满满的,并时时更新,成为清清的活水。只有这样,老师才能把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

    对学生,既教书,又教人;对自己,既有品德的修养,又有知识的修养。那么教书育人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