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旅游,隔了二年多才写游记,只为了忘记了之后能有个地方可以查看的记录。间隔时间过长,许多游玩的细节和趣事也记忆淡化了,只能以当时留下的照片记录行程。
河南自驾游第9日——2023年4月26日行程(1)——登封观星台(1)
今天第一个目的地是登封市告城镇,参观登封观星台。作为一个七十年爱好的天文爱好者,登封观星台是向往了数十年的地方,今日能得偿所愿。
早上八点钟驱车离开昨晚住宿的大姆指宾馆,半个小时后来到观星台景区停车场。
这里是登封市告成镇,古人认为这里是天地的中央。市、镇名字的由来,有其相关独特的历史含义:公元
696 年,武则天前往嵩山举行封禅大典(“封” 为祭天,“禅” 为祭地),改嵩阳县为 “登封县”(现登封市),取 “登嵩山、封中岳”
之意。而“告成镇”其名称源自
“大功告成”。相传西周时期,周公在此观天文、测日影,确定
“天地之中” 的位置。完成了定方位、正时序的重要使命,故得名 “告成”,寓意 “测天量地之功在此告成”。
1、停车场、游客中心: 

2、景区入口:

3、观星台生态文化园:
观星台生态文化园是包括观星台景区在内的一个免费的城市公园,景区外围是由园林绿化系统、天文体验仪器、部分文化景点以及道路系统组成的生态文化公园。
观星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告成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物之一。由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造,景区内是一组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观星台、周公庙三部分。沿中轴线从南至北,主要建筑和遗址有照壁、山门、戟门(也称仪门)、周公测景台、周公祠、元代郭守敬观星台、帝尧殿和元代建筑遗址等。
(1)照壁
沿中轴线正前方就是照壁白墙,是一座硬山式屋顶的壁形建筑,北面其上嵌有石匾一方, 题
“千古中传”四个大字。
门上对联:“石表寓精心氤氲南北变寒暑,星台留古制会合阴阳交雨风”。


(3)仪门
门前挂了个“中国天文博物馆”的牌子,透过门可以看到周公测景台。
周公测景台,是周公为了测定“天地之中”而建立的土圭,用青石制作,分台座和石柱两部分,石柱为表,台座为圭,石表南边刻有
“周公测景台”五个字。因周公测量时,规定土圭高八尺,所以又叫“八尺表”。这个位置的正午阳光照射下,圭表的影子不可见,所以又名“无影台”。
在每天的同一时刻,圭表投射到地面影子长度不同,地面上有“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标记,影子顶端投射到相应标记即对应相应的季节。
经过“立表测影”的测定,登封终于被正式认定为天地之中所在。在之后千年间,中国天文的发展史上,登封也拥有了自己的位置。
如今的周公测景台,是唐代在测景台旧址重建的。
(5)周公祠
测景台后的周公祠,是明代为了保护“周公测景台”所建,也有纪念周公姬旦测天下之中的意义。
在周公祠之后,就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体——观星台。观星台坐南向北,由台体和石圭两个部分组成。整个台体用水磨砖砌成高约9米的方形覆斗状,在台顶修建了2个小房间,用于日常工作以及存放天文仪器。观星台的北壁正中,有一个直通上下的凹槽。凹槽的东、西两壁略有收分,呈现一个倒梯形的形状。而在凹槽的上部,有一条横在两个小房间之中的铁杆。天晴的正午,太阳就会将铁杆的影子投射到石圭上,方便观象员标记和测量。
在凹槽底部,延伸出一条不与观星台相连的石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天尺”。石圭(量天尺)
长约31米, 下部为砖砌基座,表面用青石板接连平铺而成。上边还设有 双股水道,
水道南端有方形注水池,北端为长条状泄水池。
帝尧殿始建于明代,后因日军侵华战争而被毁去。如今我们所见的帝尧殿为2005年重修而成。帝尧殿,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古称“螽斯殿”。因传说古帝尧百岁时崩于阳城,所以后人改螽斯殿为帝尧殿。
阳城,即史书中记载里夏朝最初的都城,据史料推测,为如今的登封及周边地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