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新十景之云栖竹径(二)
标签:
杭州云栖竹径古树名木采茶图片 |
分类: 走走看看 |
杭州西湖新十景之云栖竹径(二)——竹径亭趣、名木古树、茶园。
洗心亭最早建于明代,1978年改建。亭旁是洗心池,亭畔竹影婆娑,山泉幽咽,溪池清洌。清人陈灿有诗云:“客到洗心亭子坐,顿教尘虑一时消。”“万竿绿竹影参天,几曲山溪咽细泉。”于此小憩,可以荡涤心胸,消除尘虑。
云栖竹径碑亭为六角攒尖顶建筑,亭中之碑是西湖新十景第一块景碑。碑题由陈云1985年书写,次年建亭。
双碑亭内原有康熙题”云栖“石碑,传说康熙再游云栖时曾在此小憩后回行宫,又立一碑以记其事,故称双碑亭。现双碑均不存,亭为1978年重建。
“兜云亭”是 一座八石柱单檐歇山顶的亭子,横跨登山路上。此亭位于五云山与云栖坞交界之处,亦是由云栖登五云山之山道起始之处。传说五云山即因五彩祥云在此滞留而得名,“兜云亭”之意即为了能够留驻祥云。亭向山外有一组楹联,为当代书画艺术家陆维钊所题书:“迎绿为栽无尽竹,缘云直上最高峰。”
遇雨亭位于杭州市西湖区云栖竹径内,其名据说来源于康熙下江南经过遇雨亭时,刚好下起了雨,康熙便在此亭避雨,故命名为“遇雨亭”。遇雨亭造型古朴清丽,内立有康熙诗碑,诗云:“ 钱江风雨促前挂,竹树缤纷细芽萌。夹岸黎元瞻拜切,频施膏泽惬民情。《云栖遇雨》康熙”。碑文生动描述发康熙皇帝游历钱塘江一带时踌躇满志的心情。
亭柱上有对联:“山深独闻清凉界,竹翠常飞妙彩云。“
密云亭:
密云亭建在山崖边,亭子一面靠住山壁,有一根柱子甚至只有一半高度,直接落在崖壁上。这是一个五柱攒尖单檐的亭子,位于一条石阶的上方,上方被林木掩蔽,旁边种有小竹,前方一株红枫,溪水从山崖下绕亭而过。亭柱上挂 有一组楹联,曰:“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这里是一组建筑,称“云栖奥”,是云栖竹径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介绍,这里早在北宋乾德五年(967年),吴越王为伏虎志逢禅师在此建寺。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名僧莲池又重建。清代康熙、乾隆曾多次游历此地。至民国时,庙宇年久失修,大多倒坍破落。近年新建设了栖真楼、冲云楼、舒篁阁、栖云阁、篁竹亭,整修了綠云静境和民国保留建筑等。

篁竹亭:
这时是云栖竹径的最深处,也是最高处(当然是指不上山的最高处)。建有篁竹亭、观景台、月池。

古树名木:
云栖竹径也是杭州古树名木的集中保护区,树种类有枫香、糙叶树、柳杉、七叶树、槐树、樟树等。这些树的树龄高达数百年至千年,如枫香树龄为1030年,见证了千年历史变迁;这些古树树高有20米到40米,胸围达200至500厘米,平均冠幅15米至25米。古树高大雄伟,参天蔽日;树根裸露、姿态奇特。
云栖坞紧靠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的五个主要产地之一,西湖龙井产区有狮峰山、龙井村、五云山、虎跑、梅家坞。这些地方都是“坞”的地势,四面环山,林木葱郁;谷内地势低平,土地肥沃; 茶区上空常年凝聚成一片云雾。良好的地理环境,优质的水源,为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龙井茶被誉为“中国第一茶”。
四月初,正是今年新茶采收季节,可以看到茶园里,成群的采茶女在采摘茶叶。
洗心亭:

密云亭:
这个亭子位于较高处,当时游玩时匆匆从亭子下走过,未能注意到亭子的名称和介绍。

篁竹亭: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保护区里,对每种树种都立有介绍,在休闲游览的同时,也长了不少知识。
前一篇:杭州西湖新十景之云栖竹径(一)

加载中…